昨天,被誉为中国工业“奥斯卡”的第五届中国工业大奖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揭晓。巨石集团有限公司等12家企业荣获最高奖项“中国工业大奖”,这也是我市首家获得该项大奖的企业,亦是我国玻璃纤维行业第一次获得该项大奖。中国巨石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巨石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张毓强现场领奖,并作为典型企业代表上台发言。
中国工业大奖是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我国工业领域最高奖项,被誉为中国工业的"奥斯卡",旨在表彰坚持科学发展观、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代表我国工业化的方向、道路和精神,代表工业发展最高水平,对增强综合国力、推动国民经济发展做出重大贡献的工业企业和项目,以树立一批优秀标杆企业和项目,并带动形成一大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每两年评选、表彰一次。中国工业大奖从技术、质量、品牌、管理、安全生产等多角度对企业进行综合评估,此前全国共有32家企业获企业类“中国工业大奖”殊荣。
巨石集团创建于1993年,通过创新驱动,从技术引进到消化吸收,从消化吸收到自主创新,逐步突破国外的技术垄断,建立起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优势,抱负工业强基、产业强国的梦想,成长为全球玻璃纤维行业的领军企业。经过25年的发展,巨石集团为我国乃至世界复合材料行业的成本降低、质量提升、应用领域拓宽、使用周期延长做出了较大贡献,曾获国家科技进步奖、首批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智能制造试点示范、绿色制造系统集成、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国家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试点企业等荣誉。
巨石能够从中国万千工业企业中脱脱颖而出,摘得“中国工业大奖”的桂冠,得益于坚持工业强基的战略方向,得益于坚持创新驱动的发展理念,得益于实施智能制造、绿色制造的发展道路,最终实现产销全球的战略目标。
工业强基夯实产业基础
俗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同样,工业发展,材料先行。人们常把材料比作是工业的粮食,是制造业的基石,材料工业对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可见一斑。玻璃纤维是一种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它能替代钢材、木材、石材、铝材等传统材料,是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作为工业强基工程的关键基础材料,玻纤复合材料以其灵活的可设计性、高强度、轻量化、耐腐蚀等特点,广泛应用于国防军工、航空航天、交通运输、节能环保、电子电器等领域。玻璃纤维不仅支起了大飞机、问鼎“天宫”剑指苍穹、护航“蛟龙”探潜深海,除了这些“高精尖”“高大上”的领域之外,还有接地气贴近民生的领域,跨行业的产业组合为复合材料的应用开拓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如果没有玻璃纤维这种基础性原材料做支撑,我国就无法实现从制造业大国到制造业强国的转型。如果没有玻璃纤维,就像水泥缺少了钢筋,新材料就没有了骨架,人们的工业生产和人类生活也将受到严重影响。
巨石目前的玻纤总产能超160万吨,占世界总产能的约22%,中国玻纤总产能的约40%,产能规模居世界第一。巨石成立25年来,不断引领中国玻纤工业的规模增长和技术进步,从1993年巨石成立到今天,中国的玻纤总产能增长了30倍,产品性能提升了50%,生产成本下降了50%,终端产品从约5000种拓宽到目前的约50000种,中国市场年玻纤使用量从15万吨增加到300万吨。中国玻纤工业摆脱了对国外的依赖,满足了国民经济发展日益增长的需求,我国也成为全球最大的玻纤制造国和出口国,全球产量占比从7%提升至58%,建立起全球化的产业竞争优势。中国巨石已然成为了全球玻纤行业的领头羊,中国民族工业的骄傲。
创新驱动助推企业高质发展
中国玻纤工业发展将近60年,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跟跑、并跑到领跑世界玻纤工业的过程。玻璃纤维1938年诞生于美国,50年代,中国从国外引进玻璃纤维生产技术,我国最初的生产方式非常落后,与当时国际最先进的生产技术相比,可以说相差十万八千里,落后了大约50年左右。
窑炉技术、玻璃配方技术和浸润剂配方技术是玻纤行业的核心技术。巨石人坚持自主创新、超越引领,在一次又一次敢为人先的实践中,实现了一次又一次的突破,为中国玻纤民族工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如今,巨石在玻璃配方技术、规模化生产技术及装备、绿色制造技术这三个方面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达到世界领先水平。不仅如此,巨石具备了全套技术输出能力,先后在埃及、美国建厂,可以说,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的掌握为巨石全球化战略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在窑炉技术方面,巨石实现了“三个第一”。1993年巨石成立,巨石人敢于挑战,善于尝试,成功建成了第一座中国人自己设计的池窑,实现了中国玻纤工业历史上零的突破,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缩短到30年左右;2005年,巨石人自主建成了世界上第一条十万吨池窑生产线,技术水平赶超世界;2018年,巨石建成了全球唯一、规模最大的第一条十五万吨智能生产线,全面引领世界玻纤工业的发展。
在玻璃配方和浸润剂配方方面,巨石已全面超越国际同行。从1938年玻璃纤维诞生到2008年,国内玻纤企业仍然采用行业诞生时用的E玻璃配方,而国外玻璃配方已经过几轮改进,浸润剂也依靠从国外购买,产品开发慢、原料进口受制于人,核心话语权都在别人手上。早在2005年,公司已着手玻璃配方研发,直到2008年,成功研发出了E6配方。如今,E6玻璃配方各项性能与国际巨头的玻璃配方比肩,这个配方是中国玻纤企业中第一个获得美国发明专利授权的配方,打破了美国在该技术上垄断了70年的行业格局。如今,巨石已打出系列组合拳,研发出E7、E8等一系列玻璃配方,单在玻璃配方方面,就已经在全球申请了200多个发明专利。此外,掌握浸润剂技术,就掌握了玻纤产品研发的主动权,才能做出更有特色、更符合客户要求的产品。目前巨石已经拥有有效专利556件,其中发明专利115项,包括国外发明专利14项,保有量居国内行业第一,构建了核心技术专利池,以发明专利和国际专利为重点,近二年共申请国际发明专利近200件,取得授权14件。有了玻璃研究和浸润剂研究的基础研究作支撑,巨石产品在多个“硬性”指标上,已全面赶超国际同行。
巨石依靠持续不断的技术创新和精细管理,不断追赶世界先进水平,逐步从跟跑、到并跑、再到领跑,成为全球玻纤行业的单项冠军。由巨石自主研发的高性能玻璃纤维,无论是产品质量还是制造技术,都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在汽车轻量化、风电领域的销售比重均达到20%,中高端产品比例达80%。在巨石的引领下,中国玻纤工业也呈现迅猛发展态势,如今中国已成为全球玻纤第一生产大国、使用大国和出口大国。
智能制造引领产业转型升级
智能制造是我国两化深度融合的主攻方向,也是重塑巨石新优势、实现转型升级、抢占产业发展制高点的必然选择。巨石确立了“创新引领智能制造,为复合材料发展作贡献”的新使命,全力推进玻纤生产智能化变革,用国际视野和先进技术推进行业转型升级,致力于创造更高效、智能的工作环境,努力让智能制造成为公司发展的新引擎。巨石已经建立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支撑,以管控一体化为核心,以生产制造智能化、IT服务智慧化为基础的“一核两基”的两化融合建设体系。
2014年,巨石被工信部列为“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试点企业。以此为契机,巨石积极布局,把握每条生产线窑炉冷修时机,从生产线的各个角度和维度入手,全面开展自动化技改升级,开展自动化立体库、纱团自动络纱卸筒等众多“机器换人”项目,极大地提高生产自动化水平,人均劳动生产率居世界领先水平。
2016年,巨石在“两化融合”的基础上,加快探索新材料智能制造基地的建设,首条15万吨玻纤生产线于2018年9月投产,第二条年产6万吨电子级玻纤生产线预计今年底点火。新基地按照“产品高端化”的战略部署,采用最先进的技术与装备,重点生产高端产品,满足高端需求、多样化需求和个性化需求,实现产品结构优化升级,引领玻璃纤维行业“智能制造”整体迈向更高层次。
在巨石智能制造基地的现场,智能元素随处可见。卸筒机器人完成自动称量、智能分析、精准搬运;浸润剂系统实现自动上料、精准配制;自动摆托机器人和取纱机器人运行高效精准;成品包装线集成整套包装工序,实现无人车间管理,智能入库。有这些,靠的不是别人,正是巨石人对自主设计智能制造生产线的执着追求。可以说,新基地的首条生产线已实现了中国巨石总裁、巨石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张毓强提出的“智能制造要‘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目标。
目前该生产线各项运行数据显示其效率、成本、质量等各方面情况均符合设计预期,并明显领先于传统生产线,实现了玻璃纤维的“智能制造”,体现了智能制造强劲的竞争力。以一个参数为例,窑炉点火之后,传统生产线往往需要1个月时间逐步达产达标,而巨石的智能制造生产线仅用3天时间就实现达产达标。这是公司在长期进行标准化、自动化、信息化积累的基础上,在智慧工厂建设方面进行的有效探索和实践,为玻纤智能制造时代的开启奠定了基础。公司紧跟国家脚步,通过制造体系、质量管控、沟通协作、运营决策的智能化,让巨石转型升级成为一家制造业自动化、规模化、标准化的企业。
中国巨石新材料智能制造基地总投资超100亿元,预计2022年全部建成投产。新基地共建设45万吨粗纱生产线和18万吨细纱生产线。建成后,桐乡生产基地的玻纤粗纱总规模将达到125万吨,电子布产能10亿米,从而实现总部玻纤产能翻番的目标。未来五年,中国巨石在保持粗纱规模全球第一的同时,将谋求电子布规模全球第一、技术与装备水平全球第一。
不光在桐乡,巨石九江公司、巨石成都公司都在进行智能制造转型升级,九江年产35万吨玻纤生产基地已于2018年7月建成投产;成都借助整厂搬迁的契机建设全新的智能化玻纤生产基地。在巨石的带领下,东、中、西部的玻纤行业正在迎来一次全新的蜕变。
绿色制造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作为全球玻纤行业的领军企业,以战略眼光看到了未来全球经济发展的动向,不断顺应低碳经济发展,努力打造绿色制造,从绿色能源使用、绿色生产过程、绿色产品方面着手,抓好产品生命周期全过程和生产全过程的控制,力求使产品对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限度,致力于推动整个玻纤复合材料产业链的绿色环保。
中国巨石总裁、巨石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张毓强提出“企业不消灭污染,污染必将消灭企业”。在企业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巨石逐渐总结出了自己的环保理念,即“四不原则”:“始终坚持不以污染环境为代价,不以牺牲员工安全、健康为代价,不以超越法规为代价,不以浪费资源、破坏生态为代价!”这一环保理念成为巨石多年发展时刻遵循的准则,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到生产实践中。
2005年,巨石自主建成的世界上第一条十万吨池窑生产线上首次实现了通路纯氧燃烧技术的工业化应用,用氧气替代空气进行燃烧,填补了国际空白。纯氧燃烧技术具有节能、环保、效率高、成本低等优点,可以使通路的天然气消耗量节约70%,废气排放量减少80%,实现了玻璃纤维的“绿色制造”。该技术不仅降低了制造成本,还大幅提升了玻纤产业的节能环保水平,实现了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绿色可持续发展。
此后,每一次的生产线冷修改造,巨石充分发力,在不新增土地指标、不增加能源消耗、不增加污染物排放、不多雇佣一个劳动力的情况下,实现了生产规模的扩大、作业效率和人均产能的提升、单位能耗和制造成本的降低、产品质量和高端产品比例不断提高。多条生产线在冷修改造后,人均产能提升20%以上,综合能耗下降10%以上,人均效率提高30%以上。
此外,巨石是全球首家实现玻璃纤维废丝回用、废气处理污泥回用的企业,并将高炉矿渣作为原料引入生产。通过使用高熔成率矿物原料和无硼无氟配方原料、余热利用和中水回用等绿色技术,巨石从源头上控制了含硼含氟污染物的产生,进一步提高了绿色生产水平,降低了消耗,降低了成本。
在注重生产过程节能环保的同时,巨石还将环保理念植入产品研发。E6、E7、E8系列玻璃纤维,不仅仅是因为它比普通的玻璃纤维性能更优越,运用领域更加广泛,可运用于节能环保领域,如,风能设施、环保处理设施等,它还是一种绿色玻纤,优化矿物原料配方,从源头上控制了废气污染物的产生。在自身发展过程中融入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理念的同时,巨石还一直将节能环保的理念传递给上游的供应商、下游的客户,为他们提供新技术支持,运用新的技术和管理理念帮助上下游企业降低风险,生产出更安全环保的产品,进而构建一个科学高效的上下游产业链体系。
产销全球逐鹿世界妙笔生花
正当巨石在快速发展的时候,2009年12月17日,欧盟发布公告,对中国输欧长丝玻璃纤维发起反倾销、反补贴调查,而在所有涉案企业中,巨石因为出口量最大,涉案金额最多。2010年,欧盟对巨石最终加征的“双反”税率为24.8%,加上7%的关税,最终的税率是31.8%。而巨石的利润只有十几个百分点,所以当时的情况是,要么亏本做,要么丢市场。除欧盟外,土耳其、印度也对中国产玻璃纤维实施反倾销。
“我这才意识到,巨石虽然产能是世界第一,但不是世界级公司,不是跨国公司,因为产能太单一,都在中国。巨石走出去搞国际化,是逼上梁山。”张毓强说。
按照“地理上贴近欧盟又不在欧盟、不受反倾销影响”的原则,巨石最终选择了在埃及投资建厂,2018年埃及年产20万吨玻纤生产基地建成。这个总投资超6亿美元的国际产能项目,已成为目前中国在埃及实体投资金额最大、技术装备最先进、建设速度最快的工业制造类项目。作为中国巨石全面实施全球化战略的标志性工程,它既填补了整个中东、北非地区玻璃纤维制造业的空白,又对中国玻璃纤维工业的国际化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它既是中埃两国经济合作的重要成果,也是中非产能合作的典范,已经发展成为“一带一路”上的一颗耀眼的明珠。通过近六年的摸索总结,巨石埃及公司逐步形成了一套完善、科学的管理模式,探索出一条“以外供外,以外管外”的全球化发展模式。
“初期的‘走出去’是单纯的产品走出去,目的是利用国外巨大的市场扩大销售,创造利润。在埃及的布局属于遇到问题后对症下药的解决之道,此后在美国的建厂则是未雨绸缪、居安思危。”张毓强表示。
2016年中国巨石在美国南卡罗来纳州里奇兰县投资3亿美元建设年产8万吨池窑拉丝生产线,将为当地创造400个工作岗位,目前项目正在紧锣密鼓建设之中。美国工厂将充分采用中国巨石和国际最先进的技术和装备,并以信息技术为支撑,实现智能设备、智能控制、智能生产、智能物流和协同制造,全面提升产品质量与生产效率。
“在美国建厂,要坚持‘工厂前移、研发前移、人才前引、就地生产、靠近客户、贴近市场、以外供外’的总体原则”,张毓强反复强调。
“我们将更加勇敢地走出去、坚定地走下去、成功地走回来!”张毓强表示。
在产能不断扩张的同时,中国巨石的销售版图也在不断拓展。目前,中国巨石设立了巨石南非、意大利、西班牙、法国、加拿大、韩国、日本等贸易型控股海外子公司,建立了全球营销网络。未来五年,巨石将实现产销全球化,在“三地五洲”建厂,即除了在国内的三个大型生产基地外,要在全球五大洲都建立巨石的生产基地。
站在新的时代潮头,中国巨石制定了新的五年发展战略规划。未来五年,公司将以“创新引领智能制造,为复合材料发展作贡献”为使命,以“保持全球玻璃纤维工业的领导者”为愿景,以“制造智能化、产销全球化、管控精准化、发展和谐化”为战略举措,在继续实施以国际化为重点的第三次创业的同时,重点推进以“智能化”为核心的第四次创业,实现由大到强大的转变、由强大到伟大的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