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新玻网,我们将会竭尽全力为您服务!

工艺传承人裴小苓:守候玻璃油画艺术30余载

发布时间:2016-11-12 浏览量:1126 来源:长城网
  一张老旧的木桌,几支极细的毛笔,几管油画颜料,一块擦得透亮的玻璃……今年54岁的裴小苓正在画玻璃油画。在她的世界里,时间似乎已经凝固,只有笔尖在舞动。
 
  什么是玻璃油画?可能很多人没听说过。在清朝初期,玻璃油画从西方传入中国,但大多流传于宫廷和皇亲贵戚手中,宫廷画师用油画表现帝王宫廷生活和个人艺术意境。后来,这种玻璃油画由宫廷传到民间。如今,几百年过去,由于玻璃油画工艺难、销路窄,几近失传。时光流转,目前,在廊坊市文安县,能代表玻璃油画工艺成就的,只有裴氏家族。其中,裴小苓传承了祖上的衣钵,成了唯一的传承人。
 
裴小苓手持装裱好的玻璃油画作品
裴小苓手持装裱好的玻璃油画作品
 
  在文安县史各庄镇北辛庄村一隅,记者找到了裴小苓的家。穿过整洁的院子,进入正房,记者看到,客厅四面墙上挂着很多玻璃油画以及国画作品,地上摆着诸多盆栽。此时,阳光尽洒,墨香、花香飘满整个房间,令人分不出画境和现实。裴小苓介绍,墙上挂着的画,有父亲画的、有两个弟弟画的还有自己画的。
 
  裴小苓衣着朴素、长相端庄,浑身上下透露出恬淡、雅致的气质。这气质,正是玻璃油画带给她的。1979年,裴小苓的父亲裴景纯突然接到生产队的通知:研究、学习玻璃油画,用于出口。当时,裴景纯是镇上小有名气的美术爱好者,他白天在生产队干完活,晚上回到家后,就点一盏煤油灯在油布上画画。在裴小苓印象里,父亲对画画接近痴迷状态。“他喜欢研究国画,曾受过文安著名画家王静如的指导。可以说,只要父亲有时间就拿起画笔。在寒冬腊月里,他往火盆中随便添上几个棒子骨儿取暖,接着一画就是大半夜。到了晚年,他成为了文安县小有名气的画家,被称为文安‘十大文化名人’之一。”裴小苓说。
 
  裴小苓是家中唯一的女儿,她有一个哥哥和两个弟弟。在裴景纯的影响下,4个孩子打小就喜爱画画。闲暇时,裴景纯也会握着孩子们的手,教他们画画。
 
  国画和油画有区别,纸上作画与玻璃作画也有很大不同。裴小苓介绍,玻璃油画,也可称作“反手画”、“多层玻璃油画”。顾名思义,反手画是在玻璃背面作画,绘画时要完全反画。多层玻璃油画是需要利用油画的覆盖能力,多层次地画。
 
  1982年,裴家在家里开了“裴氏画坊”。裴景纯继续招收学员、工人,又担起了销售的角色。当初在村办作坊里,为尽快投入生产、提高产量,工人们采取流水线方式,每组负责一个步骤,因此很多工人并不会画完整的玻璃油画。裴小苓担任勾线工人时,一边学习勾线,一边观察其他工人的作画步骤。不久,她凭借天赋以及后天的勤奋努力,独立画出了成品。“父亲看到我的画作时,笑着对我点了点头,我当时特别骄傲。”裴小苓笑着说。
 
  说起玻璃油画这门技艺,裴小苓滔滔不绝,指引着记者观看了她的作品《迎春秋思图》,这是根据四大名著之一《红楼梦》中的贾迎春创作的。近看这幅作品着实令人惊叹,人物栩栩如生,姿势动态、眉眼间的思绪、古旧的色泽都别有一番韵味。
 
  1985年,裴小苓成婚后,依然在娘家的画坊工作。1988年,她被河北省廊坊地区乡镇企业局授予助理工艺美术师称号。
 
  因为裴景纯年岁渐长,画玻璃油画越来越费力,他又继续拾起了钟爱的国画。“到了后来,玻璃油画基本没有什么销路了,我们画这个费时费力,卖得便宜了,都不能满足温饱,卖得贵了,根本没多少人买。”裴小苓说,她也曾一度放弃画玻璃油画,改向父亲学习国画,维持生计。

注:新玻网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新玻网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标明文章作者和“来源:新玻网”,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新玻网或将追究责任。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新玻网编辑或补充。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