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一季度,蚌埠市114户硅基企业累计完成产值114.33亿元,同比增长26.7%。图为方兴科技触摸屏生产线上,工作人员正在精心作业。
凯盛科技1.5GW铜铟镓硒薄膜太阳能电池项目于去年9月正式开工建设,目前正按计划加速推进。该项目总投资100亿元,将建成10条生产线,形成1.5GW以上的生产能力,其中一期投资25亿元,建设两条150兆瓦的太阳能电池生产线,项目全部建成达产后,预计可实现销售收入近千亿元,成为国内最大的铜铟镓硒薄膜太阳能电池生产基地。
去年,蚌埠成为省委、省政府重点支持建设的硅基新材料产业集聚发展基地,该市紧抓这一重大契机,全力推进发展基地建设,集聚效应日益凸显,产业发展持续壮大。
蚌埠素有“玻璃城”之美誉,经过多年的精心培育,目前已形成以龙子湖区、高新区为核心区域,以蚌埠玻璃工业设计研究院为龙头,以方兴科技、中航三鑫、晟光科技、中恒新材料等骨干企业为支撑的集聚态势,打造出以新型显示产业链、太阳能电池产业链和玻璃制品三条完整的产业链条为主线,以硅质粉体材料和核心装备为补充的发展体系,硅基新材料产业规模以上企业超过60户。国内首条触摸屏用高铝盖板玻璃生产线开工建设,全面集成超薄玻璃成型等多项自主研发核心技术,有效填补国内高铝盖板玻璃生产空白;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蚌埠中建材信息显示材料有限公司超薄玻璃生产线上,0.2毫米超薄玻璃基板批量下线,良品率达到90%,处于国际先进、国内领先水平,创造了国内最薄浮法玻璃纪录;蚌埠玻璃设计院率先研制出高性能空心玻璃微珠,产品直径只有头发丝的四分之一,让玻璃浮在水上,成功应用于我国自主研制的首台4500米级深海遥控无人潜水器作业系统—“海马号”水下机器人。
产业集聚发展态势日显,重大项目成果涌现,高端产品填补空白,核心技术国内领先……蚌埠硅基新材料产业基地轮廓已初具雏形,发展路径越发明晰。加速“调转促”,推进硅基新材料产业基地建设,已成为转型升级的主要引擎,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
对蚌埠而言,硅基新材料产业具备良好基础,综合水平处于国内前列,省内领先,但仍然存在部分重大环节缺失、配套不完善、龙头企业不够多的问题,亟待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条,完善发展体系。
工业机器人项目
投资2亿元的埃蒙特工业机器人制造基地项目于去年底建设投产,主要生产平板玻璃生产线分级堆垛机器人、袋装材料抓取码堆垛机器人等。预计今年可实现销售收入超亿元。
立足自身特色和现有基础,如何加快硅基新材料产业集聚发展基地建设?“一个发展规划,一个招商计划,一个政策保障,一个智库支持,一个推进机制,一个目标管理。”蚌埠市委书记周春雨在硅基新材料产业基地招商工作会议上明确,要用项目来为产业基地发展做支撑,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快跨越发展步伐,冲刺全省第一方阵。
“蚌埠在政策环境、产业配套、交通区位等方面具有优势,又拥有省级硅基新材料产业发展基地的大平台,促成了项目的落地实施。”蚌埠国显科技液晶显示模组项目正式投产,成为该市硅基新材料产业集聚发展基地产业链不断延伸的又一成功范例,谈及在蚌埠发展的原因,深圳国显科技董事长欧木兰给出了这样的解释。
全市上下牢固树立和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奋力向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冲刺全省第一方阵目标迈进。特别是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把深入实施“486”行动计划作为经济发展的总抓手,更加注重产业转型升级,集中力量推进省级硅基新材料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和市级智能装备、生物制造、特色电子元器件等产业集聚发展基地建设,力争“十三五”末,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的比重分别超过50%、45%。
今年一季度,全市114户硅基企业累计完成产值114.33亿元,同比增长26.7%。3月份当月完成产值50.88亿元,同比增长30.2%。
发力仍在继续。就在上月,占地60亩,总投资6.5亿元的德力新型高分子聚合物膜材料项目成功签约,落户蚌埠市龙子湖区,项目建成后,将实现年产1亿平方米膜材料,实现销售收入5至7亿元。同时组建高性能膜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加大研发投入,加快新技术成果转化,实现高性能膜的多元化应用,努力将蚌埠打造成为全国重要的硅基功能膜材料产业集聚区。
站在新的起点上,蚌埠正以昂扬的姿态,阔步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