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新玻网,我们将会竭尽全力为您服务!

许善达:我国内陆为何无法承接低端产业转移

发布时间:2019-05-20 浏览量:1885 来源:原子智库
5月18日-19日,2019中国供应链高峰论坛在福州举办。联办财经研究院专家、国家税务总局原副局长许善达出席并演讲。
 
许善达回顾了1980年左右、2000年左右,2018年到2019年三段时间的世界经济变化。他分析称,近些年来,中国由于劳动力工资、资源成本、土地成本、环境成本上涨等因素,我国出现低端产业外移现象。
 
许善达表示,低端产业外迁会导致就业问题出现,一些农民的就业机会减少,需要引起重视。本文一共3700字,需要阅读5分钟。
 许善达

以下是许善达演讲的正文:
 
我们最近对制造业发展的过程做了一点研究,我把这个研究成果给大家汇报一下。
 
我们分析了三个时间点,分别是1980年左右、2000年左右,还有一个是2018年到2019年这个时间,差不多每个点隔了20年。
 
从制造业来看,有高端,有中端,有低端。高端,我们想以芯片行业为代表。中端分成三个档次,里面分高端,中端,低端,中端里的高端是汽车,中端里的中端是家用电器,就是白电。中端里的低端是钢铁,就是普通的钢材。低端就是消费品,当然,消费品也有很高端的,我们说的是一般的衣服、鞋、生活用品等一般的低端消费品。
 
1980年时,美国人的高端芯片一直保持世界领先,中端方面,美国的汽车也是领先世界的,通用汽车,福特汽车等等。包括在电器上,比如空调等等也是领先世界的。那时候,欧洲开始做中端里面的高端和中端,其他国家也做一点低端,比如像日本和韩国,那时候钢铁行业发展很快,比如做汽车,电视冰箱这些东西。那时候我们国家刚刚开放,原来有这些产业,但是非常弱小,主要在低端领域,我们引进了很多劳动密集型企业,当时主要是引进低端产品,所以1980年时间点是这么一个全世界的格局。
 
到了2000年,情况有点变化了。中端里面的钢铁行业发展比较好了,同时我们的家电业发展起来了,汽车也开始发展了,虽然发展的比较弱,但是开始发展了。这时候,美国的经济结构当中,汽车行业、家电、冰箱等等已经开始萎缩了。而日本的汽车行业和家用电器在那时候是非常强大的。他们把东西卖到美国去,把美国的汽车、家电冲击得非常严重。
 
到现在又过了20年,美国汽车行业都萎缩了,家电更是萎缩了,低端早就没有了,美国的钢铁行业也都萎缩了,但是他保留了高端的芯片,以芯片为代表的高端制造业仍然是遥遥领先的。而这时候,时间过了20年,日本在以芯片行业为代表的高端领域,却并没有多大的突破。虽然有一些芯片行业的企业,做一些产品,但是与美国在芯片领域的领先相比,还有很长的距离。但是日本在汽车行业、家电行业已经做得非常好了。
 
中国在这段时间里开始出现了变化,低端产业开始外迁了,因为我们的劳动力工资上涨了、资源价格上涨了,包括土地成本、环境成本都提高了。我们的经济发展以后,低端产业开始被淘汰了。当然淘汰不是都关闭,主要是以外迁为代表。
 
我们曾经努力想让这些产业不要到越南去,不要到泰国去,还留在中国,广东、珠江三角洲成本高,可以到江西,可以到湖南,可以到广西,但是这些地方为什么承接不下来?甚至在广东省的一些比较偏僻的县都承接不了这样的产业?
 
因为我们国家有一个特点——物流成本太高。我们国家物流成本包括运输工具的价格,燃料的价格,道路通过的费用等等,这部分成本太高。所以,你想让这些偏僻点的地方,用他的低工资,低资源价格来承接这些原来在珠三角,长三角劳动密集型企业,而物流成本把这些地方的低成本优势给对冲掉了。所以,现在劳动密集型企业的比重开始下降。
 
这些企业比重的下降带来的问题就是就业。一些农民就业的机会减少了,从改革开放算到现在是40年,有一批当时是20、30岁的农民,到现在也干不动了。所以,很多年纪大的农民工就开始回乡了。但是从就业统计上,因为他们是农民工,因此跟城镇居民就业的统计没有关系。但是现在年纪比较大的农民回乡的数量已经在开始增长。
 
我们还想往前、往产业链上游发展。那么到了08年,我们国家发生了一个重要变化。因为08年出现了国际金融危机,大家知道,我们国家是率先走出危机的,但是率先走出危机依靠的是什么?是提高杠杆率,扩大投资。当时叫4万亿投资,实际投资远远不止4万亿。
 
但是,4万亿投资当中,真正提高技术水平的投资比重不大,主要是增加产能,扩大规模的投资。比如新建了钢铁厂,但仍然生产跟原来质量差不多的产品。当新钢铁厂建成以后,老的钢铁厂市场缩小了,新的钢铁厂找不到市场,所以我们国家出现了产能过剩的情况。这就是我们从09年开始,用提高杠杆率、扩大投资等方法摆脱金融危机困境带来的问题。
 
但是,这种发展的效率很快就降下来了。同样投资一个亿,所获得的GDP也少了,获得的就业也少了,获得的税收也少了,投资的效率是急剧下降的,这种情况使得我们在思考,所以从2015年底,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实行供给侧改革,“三去一降一补”,首先一条就是“去产能”。在扩大投资里边的重复性产能建设占了很大比重,所以我们要把过剩产能去掉。
 
去库存,去杠杆。我们国家的杠杆率在全世界比起来,虽然经济水平是这么大。但是我们总体的杠杆率是全世界最高,M2是GDP的2倍。美国M2不到GDP的100%,所以我们的杠杆率高造成全社会资金成本急剧上升,所以对微观的经营也带来很大的成本的压力,所以提出“三降一降一补”。
 
这时,我们国家的发展又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我们用“高质量发展”、“新动能”等很多词汇描述新的发展战略。但是我的看法,核心一条就是要增加经济的科技含量。这一点,就跟现代整个全世界的制造业,跟发达国家的东西都相关联了。现在美国说我们中国占了便宜,好像美国吃亏了。这个说法是不符合实际的。美国人虽然不生产钢材、家电、空调,电视,甚至汽车生产的也少了,但是美国人是获利的。
 
这样的产业结构调整,制造业结构变化中间,美国人有几个领域是获利的。
 
第一个领域就是所有从外国进口到美国的商品价格要比美国自己生产的价格低。这个价格低就降低了美国的劳动力成本,降低了美国的通货膨胀率。使得美国企业的劳动力成本保持比较低水平。所以在发达国家里面,美国的居民收入分配是比较高的。为什么能够维持比较高,为什么维持那么多的低收入的人,能够正常的经济运行呢?很重要原因就是进口的,便宜的,低价的消费品。
 
第二个,很多投资都是美国人进行的。美国的资本在制造业转移中间获利了。最简单的例子就是苹果,苹果手机产量不是全世界第一,但是它的利润超过所有生产手机的公司的利润总和。他让你生产手机,你去制造。但是他通过资本的投资和科技投资,获利水平很高。他的高科技,通过这个渠道获利,他的资本同通过投资获利。
 
第三个渠道就是铸币税。中国对美国是贸易顺差,美国是贸易逆差。贸易逆差,美国发货币给你,你拿他的钱把东西给他,把实际财富给了他。然后你把这个货币拿来买美国的国债,作为外汇储备,外汇储备就是他可以发货币换取实际财富,所以美国人说他吃亏完全不符合实际的。所以对我们来说,面临的问题是什么呢?一个是我们的高端技术发展困难很大。看美国的情况,他们在科技上对我们的封锁比以前加大了力度。所以我们要想往高科技发展,则面临着比以前更大的困难。
 
同时,由于我们自己的经济发展,低端行业也面临着淘汰,在全世界进行转移,这对我国的经济转型带来了新的压力。低端产品再不能继续维持了,高端要发展还遇到困难,所以我们现在的产业结构调整,最核心的就是不管你的产品和服务是什么,都要考虑增加产品和服务的科技含量。
 
我去调研过曹德旺的福耀玻璃,参观他做的奥迪A8前挡风玻璃,他开发的新产品不会结冰,同样一块玻璃可以卖到一万多美金。数量没有增加很多,但是价格增加。因为科技含量增加了,他看准这种汽车玻璃要增加什么科技含量以后能够提高它的价值,内涵的价值,这种例子已经很多了。
 
企业要想成功,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准确判断你提供的产品和服务,从哪个角度去增加科技含量,在以后的市场当中,你在竞争中间就能够获胜。如果判断错了方向,可能就失败了。
 
所以你的产品和服务一定要看准方向。同时,你要有足够的投入,增加科技含量,我们过去很多企业就是买了设备,我看中了市场,定了合同就生产,买原料生产,增加企业的管理等等。但是现在这种情况,因为刚才我讲的整个中国的制造业格局的变化,肯定在产能过剩,杠杆率高这种情况下一定会有更尖锐,更激烈的市场竞争。
 
所以,企业家要想立于不败之地,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要使产品的科技含量增加到符合将来市场的需要上。现在我们很多的制度也在研究怎么样能够更好鼓励、引导企业往科技含量上发展。比如最近提出,投入研发的费用,在税前按照150%扣除,现在我们提高到175%。我相信将来这个比例还会提高。还有比如说现在增值税降低税率,包括我们现在还要解决留抵扣税的问题,能够改征退税,这些政策都是希望能够给企业提供更加好的引导企业或者支持企业,鼓励企业增加科技含量的方向,但最主要的还是企业对自己发展方向的判断。
 
所以,我想我们国家,那种劳动力密集型企业的发展空间已经很小了,甚至可以说是在萎缩的。但是钢材也好,以钢材为代表中低端产业,以家电为代表的中端产业,以汽车为代表的中高端产业,发展科技含量的空间很大。
 
如果我们的科技发展含量能够在一段时间增加很多的话,中国经济就有非常好的发展前景,在世界经济格局里面就会不断的提升我们的价值。如果我们不能在科技含量上取得有效进步的话,我们可能会遇到很多的新的困难,在市场竞争中间,竞争力会受到损害。所以我想,这个事情,政府要做政府的事情,要使得我们制度设计更加有利于我们的经济能够增加科技含量。
 
同时,企业也有企业的决策,你的资源配置,你的资金的安排这些也要增加科技含量作为你决策的内容。维持你现在的生产,我估计这个生产时间不会拖得太长了。
 
我们讲供应链,这个词很大,我只讲讲从制造业体会上说,我们研究有这么点看法,大家可以参考。谢谢大家。

注:新玻网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新玻网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标明文章作者和“来源:新玻网”,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新玻网或将追究责任。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新玻网编辑或补充。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