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新玻网,我们将会竭尽全力为您服务!

中国工业玻璃的港城史话

发布时间:2019-04-24 浏览量:1765 来源:河北新闻网
秦皇岛市玻璃博物馆内展示的中国古代玻璃制作工艺。秦皇岛市玻璃博物馆供图.webp
秦皇岛市玻璃博物馆内展示的中国古代玻璃制作工艺。秦皇岛市玻璃博物馆供图

1921年,我国著名实业家周学熙与比利时人合作,在秦皇岛创建了中国首家机器法连续生产平板玻璃的企业——耀华机器制造玻璃股份有限公司。
 
就是这个公司,让我国有了自己的工业玻璃。巅峰时期,其玻璃产量曾达到全国玻璃使用量的三分之二。
 
2012年8月6日,秦皇岛市玻璃博物馆正式对外开放,这是我国第一家国有玻璃专题博物馆,也是目前我国唯一一座政府出资建设、免费对公众开放的玻璃专题博物馆。
 
诉说中国玻璃史
 
由耀华玻璃厂旧址改建而来的秦皇岛市玻璃博物馆外景。秦皇岛市玻璃博物馆供图.webp
由耀华玻璃厂旧址改建而来的秦皇岛市玻璃博物馆外景。秦皇岛市玻璃博物馆供图
 
“您知道秦皇岛市玻璃博物馆在哪儿吗?”
 
“道南老耀华厂那儿。”
 
3月8日,记者第一次去秦皇岛市玻璃博物馆,在路边随机采访10位秦皇岛市民,所有人都能说出博物馆的位置。
 
走近博物馆,红砖砌成的外墙诉说着建筑久远的历史。博物馆总占地11.25亩,建筑面积2822平方米,分上下两层,一层前堂为“古代玻璃及发展”展区,二层为“中国玻璃工业的摇篮”“中国当代玻璃工业”展区,一层后堂为“璀璨神奇的玻璃世界”展区。
 
为什么中国古代玻璃没有像西方那样兴盛?
 
博物馆讲解员张明亮解释说:“中国古代玻璃最主要的作用是作为玉饰的替代品,所以没有像陶瓷制品一样形成规模生产,未能被广泛应用。”
 
记者在“古代玻璃及发展”展区内看到,中国古代玻璃除作为玉饰替代品外,还被用来制作食物器皿、祭祀器皿等。这些玻璃制品表面光滑细腻,灯光下显得玲珑剔透,尤其是那些玉饰替代品,其外观、纹理都已达到以假乱真的程度。
 
在古籍中,中国的古代玻璃被称作“琳琅”“陆离”“琉璃”“药玉”“料器”等。
 
“古时候的‘玉’字旁,就是如今的‘王’字旁。”张明亮说,中国古代把玻璃看作美玉一类,因而造字时把玻璃的各种称呼加上了“玉”字的偏旁。汉代《盐铁论》中有“璧玉珊瑚琉璃,咸为国之宝”的语句,说明了琉璃(玻璃)在古代宝物中地位崇高。
 
晶莹剔透的外观,地位崇高的定位,如此“优秀”的玻璃,为何不能像陶瓷一样成为历史文明的“记录者”?
 
“因为玻璃制作工艺复杂,仅说温度一项,1600多摄氏度的高温,古代就很难达到。”张明亮说,古人在制作玻璃时,需要添加氧化铅和氧化钡等助溶剂,才能用较低的温度从矿石中提炼出玻璃水,“古代玻璃提炼和制作都很复杂,虽然现在文物价值偏低,但在当时绝对是‘奢侈品’。”
 
西晋时期,文学家潘尼与同僚饮酒时,宴席中人皆拿出家中值钱物件,炫耀富足的家境,有的拿金银,有的拿珍珠,但当宴席的主人拿出一个琉璃碗后,其他人都自惭形秽,潘尼见此,于座立成《琉璃碗赋》。主人的宴席上有一只琉璃碗,客人们都要作一篇赋,其贵重可想而知。
 
在博物馆内,记者注意到,展柜里摆放着浅绿色玻璃盘和浅绿色玻璃羽觞。这两件国家一级文物均出土于满城汉墓,其外观都是浅绿色不透明玻璃质,风化较严重。其中浅绿色玻璃盘口径19.7厘米,高3.2厘米;浅绿色玻璃羽觞长径13.5厘米,短径10.4厘米,高3.4厘米。
 
“这件玻璃羽觞,可以说是玻璃杯的始祖。”张明亮说,在随后的魏晋南北朝时期,随着中西方贸易的发展,西方玻璃制品大量流入中国,萨珊玻璃的吹制工艺就是在那时随远行的商旅来到中国,与我国传统的模制法工艺合称我国古代玻璃工艺两大流派。
 
玻璃之城的由来
 
随着西方工业革命的不断推进,1914年,世界上第一座采用弗克法生产玻璃的工厂在比利时建成投产。
 
“我国传统切割法和弗克法的效率对比,正如传统手工业与机械化生产的区别,相当于自行车和飞机的差距,差得不是一星半点儿。”博物馆馆长郭绘宇说,当时,博山、宿迁、广州等很多地方都在尝试引进国外先进的玻璃生产技术,但都以失败告终,直到弗克法进入秦皇岛。
 
“我觉得应该有三方面原因促使比利时人把耀华玻璃公司选在秦皇岛。”郭绘宇说,当初比利时乌得米财团选择在华建玻璃厂时,主要看三方面,一是当地是否有生产玻璃的原材料,二是当地交通是否发达,三是当地贸易市场是否成熟。
 
“这三个条件简直就是给秦皇岛量身定做的。”郭绘宇说,秦皇岛周边有一雷庄矿出产玻璃生产原料;秦皇岛港和京榆铁路(北京到山海关)保证了秦皇岛的交通顺畅;与开滦煤矿紧密相连的秦皇岛港周边的贸易市场也早已因港而兴,所以比利时人对秦皇岛很是满意,但却缺少一个当地的合作者。而此时,周学熙听说有人在找合作方,便和对方进行了接触。
 
周学熙是清末民初杰出的实业家,曾被后人誉为“中国北方工业巨子”,他与中国另一位著名实业家张謇齐名,被称为“南张北周”。周学熙早年与袁世凯意气相投,并将妹妹嫁给了袁世凯的八儿子袁克轸,于是亲上加亲,结成官商同盟。正是因为和袁世凯关系紧密,周学熙一度成为北洋政府的财政操盘手。
 
记者看到,在博物馆“中国玻璃工业的摇篮”展区,周学熙的照片被放在最显眼的位置,他“目光”所及之处便是一个弗克法生产线模型。
 
据介绍,弗克法这个名字是为了纪念比利时人埃米尔·弗克而起的。1903年,埃米尔·弗克发明了平板玻璃制造法(后称有槽垂直引上法),这种制造法改进了传统人工吹制法的旧工艺,提高了玻璃质量,降低了生产成本,使平板玻璃由手工生产跨入机器大批量生产的时代,为当代大规模工业玻璃生产奠定了基础。
 
弗克法问世后,中国其他地方也曾试图将其引进,但都没能取得最后的成功,为什么弗克法会在秦皇岛生根发芽?秦皇岛又是如何利用此机会发展壮大中国工业玻璃产业的?
 
“这就不得不说周学熙的高明之处了,他和比利时人的合作方式在当时很另类。”郭绘宇说,当时国人和外国合作办厂,核心技术都由外国人掌握,国人想学习技术为己所用时,外国人会果断停止生产,甚至撤资、卖厂,以达到技术封锁的目的。而周学熙促成的此次合作,不用比利时人出钱、出人、出地,只需对方用转让的技术专利入股,中国工人去欧洲学习技术,回来再应用普及。如此一来,虽然每年比利时人不用干任何事情就能得到分红,但中国却由此掌握了专利技术。
 
1921年,双方经过谈判,签订《华洋合股合同》,公司定名为“耀华机器制造玻璃股份有限公司”。1922年,耀华公司正式宣告成立。自此,耀华成为中国,乃至亚洲第一个拥有弗克法生产线的玻璃生产厂家。耀华玻璃的成立,结束了外商独占中国玻璃市场的局面,拉开了中国现代玻璃工业的序幕。
 
国内第一条化学钢化玻璃生产线、国内第一片彩色平板玻璃、中国第一家成功生产在线自洁净玻璃的企业……在博物馆二层展区,十几块不同的玻璃展示着耀华公司曾经辉煌的历史,记录了其创造的十六个全国第一,这也是秦皇岛被称为玻璃之城的由来。
 
“看见这块玻璃了吗?这是防弹玻璃,因为技术要求很高,当时国内只有耀华能够生产。每一批防弹玻璃出产三块。一块用来进行防弹实验,一块出厂应用,第三块作为备用玻璃留在耀华保存。博物馆里展出的这块防弹玻璃的‘兄弟’,被安装在当时毛主席专车上他所乘坐的一侧。”郭绘宇说,一块小小的玻璃将一个企业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不仅代表了耀华公司曾经的荣誉,更代表了一种责任。
 
科技与艺术重燃玻璃辉煌
 
秦皇岛市玻璃博物馆内展出的星箭特种玻璃。秦皇岛市玻璃博物馆供图.webp
秦皇岛市玻璃博物馆内展出的星箭特种玻璃。秦皇岛市玻璃博物馆供图
 
在博物馆的“中国当代玻璃工业”展区,两个宇宙飞船模型被摆在正中的位置,旁边放着的防辐射玻璃盖片,被应用在我国90%以上的航天器上。但是很多人并不知道,这些玻璃盖片出自秦皇岛星箭特种玻璃公司。
 
随着我国玻璃工业的发展,各种玻璃企业如星火燎原般在各地开花结果,玻璃产品的种类也随之繁多起来。更多企业进入玻璃生产行业,意味着更多新想法进入到玻璃加工工艺中,越来越多的玻璃被再加工为器形不一的新型产品,以适应生产、生活对玻璃的新需要。
 
“星箭玻璃公司生产的玻璃盖片填补了国内多种产品的空白。”郭绘宇说,星箭玻璃成立之初就定位高端,公司为了生产出新标准的玻璃盖片,自己设计玻璃加工机器。研发过程中企业多次面临倒闭,公司老总几乎变卖了家中的全部资产,公司才最终存活下来。
 
“星箭玻璃公司的成长史,很能代表当代玻璃工业发展的新水平。”郭绘宇说,只有不断创新的企业才能最终存活下来,而曾经风光无限的耀华,就是因为没能及时跟上时代的步伐,才逐渐没落。
 
玻璃在古代被当成玉饰的替代品,它从出生就身处“艺术圈”,所以,玻璃发展到现在又重回艺术的怀抱。
 
在“璀璨神奇的玻璃世界”展区,记者看到,这里云集了清华大学、上海大学、琉璃工房、台湾琉园、吴子熊博物馆、百工坊等国内顶级玻璃艺术团体、学术机构、艺术家的代表作品,完美诠释了玻璃的变幻多端、风情万种的艺术特质。
 
“要说艺术玻璃,就不得不提杨惠姗。”郭绘宇说,杨惠姗被称为中国的琉璃女王,在投身琉璃工艺之前,她曾是金马奖影后。在一次拍戏的过程中,得知那些被用作道具的精美琉璃品来自国外,而中国在2000多年前就曾出现过,但因各种原因失传已久,这让她很是痛心,决定让中国的艺术玻璃重回巅峰。
 
开始时,杨惠姗先后尝试了吹制技法、玻璃粉脱蜡铸造法等多种方法,但都因为对材质、时间、温度等控制不准,一次次尝试换来了一次次失败。
 
“杨惠姗后来还去美国‘取经’,但是也失败了。直到1990年一个重要文物的出现,才让她成功生产出精美的艺术玻璃。”郭绘宇说,这个重要文物就是在满城汉墓出土的玻璃羽觞。玻璃羽觞采用脱蜡法铸造,杨惠姗就是通过对此技法研究,把失传的“手艺”找了回来。如今,在博物馆内,就有杨惠姗的相关玻璃艺术品。
 
琳琅满目的当代玻璃艺术品或意象清新、质朴自然,闪烁着记忆的温暖,或造型夸张、动感灵气,给人留下了难以磨灭的深刻印象。而有的,则体现了对传统艺术精华的传承。
 
在博物馆特别增设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柜里,陈列着两组鼻烟壶内画艺术品和玻璃灯工艺术品。横贯两百年,方寸之间讲述着不同时期的故事,这是对从明清流传至今的内画艺术的瞻仰,更是对周乐元、陈少甫等清代内画工艺大师与当代玻璃工艺传承人的礼敬。
 
玻璃之城的产业新生
 
耀华玻璃厂在成立之初,因其掌握当时最先进的工业玻璃生产技术,在全国乃至亚洲都是首屈一指的平板玻璃生产企业。
 
改革开放后,随着市场需求变化,传统的平板玻璃已远远不能满足玻璃下游产业的要求,耀华玻璃厂开始面临挑战。尤其是上世纪90年代,耀华玻璃厂曾试图改制,但作为老牌国企,庞大的职工队伍、沉重的包袱让企业改革举步维艰。
 
2001年耀华玻璃厂“退城进郊”,搬到了秦皇岛市北部的工业区。据耀华玻璃厂一些老员工介绍,当时厂内行政人员甚至和工人数量一样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曾经一枝独秀的耀华玻璃厂,逐渐让出了“行业翘楚”的交椅。
 
而与此同时,当地民营玻璃生产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出生成长起来。
 
秦皇岛星箭特种玻璃有限公司瞄准世界高端,主打航天玻璃产品,目前已拥有6项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其中柔性抗辐照玻璃盖片、超大超薄高强度抗辐照玻璃盖片、OSR玻璃基片等填补了国内空白,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
 
秦皇岛索坤玻璃容器有限公司以生产高档玻璃容器为主,其中啤酒瓶和干红酒瓶单项品种销量连夺全国同行业之冠。
 
主要生产艺术玻璃的耀华建筑装饰玻璃有限公司,创立了“耀华艺术玻璃”“君鼎琉璃”两大品牌,其生产的琉璃艺术品《云纹琉璃大缸》曾获得吉尼斯世界纪录。
 
细分市场,差异化竞争,秦皇岛各类特色玻璃产品应运而生,而当地的玻璃产业也从原来的一枝独秀变成如今的百花齐放。
 
秦皇岛市玻璃博物馆研究室主任陈厉辞曾经到杭州市开会时听说,当地的玻璃厂商如果遇到生产不出来的玻璃产品,就会到秦皇岛市来“淘宝”,往往都能满意而归。这足以证明秦皇岛市玻璃产业依然拥有着雄厚的技术和产品优势。
 
在“玻璃之城”,在“中国玻璃工业的摇篮”,玻璃产业正在努力书写下一个百年辉煌。

注:新玻网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新玻网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标明文章作者和“来源:新玻网”,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新玻网或将追究责任。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新玻网编辑或补充。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