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经营柳编养花篮的陆祥工艺品有限公司决定放弃熟悉已久的养花篮业务,转型从事装饰灯的生产和产品创新,当年4月份,推出第一款柳编装饰灯(灯笼造型)产品,迅即行销欧美市场,刮起临沭特色的“中国风”。
破旧立新推出新饰品
陆祥工艺品有限公司在柳编养花篮领域经营多年,残酷的市场竞争,让陆祥工艺品有限公司的总经理陆汉祥感觉不到任何优势。
2016年,陆汉祥决定放弃熟悉的业务,开始谋求企业及产品的创新升级。“当时的目标就是向着半机械化半人工的产品方向创新,主要是为了提升生产效率,希望能获得更多的利润”,谈起转型初衷,陆汉祥告诉记者。
在摸索中,创新产品逐步锁定在了装饰灯具上。而创意来源则选择在了独具中国美的传统灯笼造型,“西方人喜欢一种朦胧美,我们的柳编灯饰,在灯笼造型里置一玻璃瓶,使用者可将蜡烛置于玻璃瓶中”,陆汉祥向记者介绍。
经过玻璃瓶和造型朴拙的灯饰掩映,摇曳的烛火透出一种朦胧美,恰好能符合西方人的审美。2016年第一款产品在广东博览会上推出,当场被欧美客户定了八十余集装箱的货。
外出取经用来补短融入临沭特色
为了能够让自己的灯饰产品保持着一定的市场生命力,陆汉祥始终没有放弃学习的步伐。外出学习的过程中,看到一些造型新奇的东西,都会花钱买回来以供研究模拟学习。
陆汉祥发现,多数做灯饰等手工艺品的企业,取材多数是木质或铁质。“这些材质的手工艺品,不仅做工复杂,且成本高,出口以后根本不具备价格竞争优势”,陆汉祥说。
回到临沭后,结合自己多年经营柳编制品的经历,陆汉祥决定就地取材,将自己熟悉的柳条等当地丰富且成本低廉的产品用于灯饰产品上,同时辅以主子、青色玉米秸秆皮等普通易见的材料。
重新设计的产品,更多的借助于机械化,编织人员只需用射钉枪将产品的需要粘合的部位射入钉子即可固定。
“经过改良的产品,不仅天然绿色无污染,而且生产效率也大大提高”,陆汉祥表示。
改良工艺让产品更具实用性
如今,已是陆汉祥企业产品创新的第三个年头,但创新的步伐一直未停下。“这一次我们在工艺上做了改进,不仅注重提升生产效率,更注重增加产品的实用性”,陆汉祥解释。
在陆汉祥的第三代创新灯饰中,不仅可以让用户使用蜡烛照明,也可以用电照明,更符合时代技术的发展需求。
同时考虑到欧洲人的身材普遍比亚洲人高大,出于美观和谐角度考虑,陆汉祥的每一款产品都有设计高为20厘米到120厘米不等的产品。
不足三年的时间,陆汉祥的临沭特色“中国风”的灯饰产品行销荷兰、法国、德国、美国等欧美市场。
“为了今年的柳博会,我们研发出了50余中新的款式,但局限于展台有限,我们也会尽可能多地在展会上推出更多新品”,谈起今年的柳博会的准备情况,陆汉祥信心满满。
柳博会为摸清国内市场提供契机
陆汉祥的陆祥工艺品有限公司及其独具特色的产品,是临沭柳博会上的常客。问及几年来最大的收获,陆汉祥表示柳博会为柳编企业摸清国内市场需求提供了契机。
“通过柳博会上到访自己产品展台的人数,我们可基本判断自己的产品是否符合市场需求,是否符合内地市场客户的审美标准,进而可以判断出柳编产品的内地内需市场是否成熟”,谈及此观点,陆汉祥进一步向记者解释。
在陆汉祥看来,当前柳编产品在国内的前景很好,但分散的需求量尚不足以让成规模的柳编企业将目光投向国内市场。
“主要是没有一个统一的批发市场,我们都知道,批发五金临沂有五金市场,批发小商品有专门的小商品市场,但以柳编为主的柳编制品,却没有专门的批发市场”,陆汉祥说,作为本土企业,他更希望在国内市场有一个统一的销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