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市兖州区主动作为,引导企业实施环保改造,赢得发展空间。
停产改造3个多月,济宁兖州区凯德立公司天然气窑炉近日点火启用,成为当地首家使用清洁能源的玻璃制品企业。
作为区域特色产业,兖州有玻璃制品企业11家,过去都使用煤气发生炉,排放能够满足当前环保要求,不过今年它们却接到政府的搬迁改造通知,限期全部拆除煤气发生炉,改用管道燃气。
济宁市兖州区环保局副局长丁庆时接受采访时表示,11家玻璃企业,目前治理措施治理效果,只能满足于现状,离2019年12月31号执行第四时段的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如果再不治理的话,就必须关停或停产。
每两年加严一次,到2020年,山东省区域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只相当于目前的三成左右。兖州区的决定是为这些玻璃企业早做打算。
兖州区玻璃制品企业搬迁改造领导小组组员曹传节说,玻璃行业还有转型升级的空间,另一方面它能解决附近老百姓就业问题,关了比较可惜。
但改造起来,每条燃气窑炉至少几百万,企业压力也不小。
山东凯德立玻璃制品有限公司总经理关庆凯说道:“不改是死,正常的企业把资金链断裂了也是死。”
为帮助企业渡过难关,政府一边协调金融机构信贷支持,一边投入2000万元财政资金对启动改造的企业以奖代补,而对正在搬迁的企业扶持力度更大。
“政府成立了指挥部,给咱们支持,特批的土地,包括环评,立项、能评,给咱做了个绿色通道。”济宁兖州国运玻璃制品有限公司总经理巩任增说道。
关庆凯说,化妆品包装瓶(附加值)要提高60%-70%。企业要增加相应的生产成本,所以说在产业上,在整个企业的产品上要进行完整的革命,必须往前走,做高端。
济宁市兖州区区长王骁介绍说:“我们抓环保的最终目的是让企业越来越好,不是说一刀切,一关了之,所以提前一步,变被动为主动,这样企业就有了一个生存发展,走向高端的机会,也是我们兖州推进新旧动能转换的一个好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