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益于国企改革的“春风”,洛阳玻璃股价开始走出低谷,自2017年迎来一波久违的上涨周期,反观其业绩亦蒸蒸日上。
洛阳玻璃上半年扣非净利润扭亏
洛阳玻璃主营车用安全玻璃、建筑安全玻璃、装饰玻璃等系列,年综合加工能力1000万平方米。2018年上半年,公司完成发行股份购买资产事项,收购了三家新能源光伏玻璃公司(桐城新能源、合肥新能源、宜兴新能源),业务范围涵盖信息显示玻璃、新能源玻璃两大板块。
报告期内,通过新产品研发,质量提升工程,持续开展“增节降”工作,洛阳玻璃实现营业收入7.02亿元(人民币,下同),同比微降0.30%;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0.22亿元,同比增加11.3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为0.03亿元,较上年同期扭亏为盈,说明其主营业务正走出亏损泥淖,重新回归。而在收益和净利润增长带动下,公司资产负债率较期初下降1.4%至64.95%。
与此同时,受益于生产线改改造技术升级,公司盈利能力明显增强。期内信息显示玻璃收入1.63亿元,毛利率27.76%,毛利率增加0.46%;新能源玻璃收入5.15亿元,毛利率26.74%,毛利率增加5.6%。
后续展望,玻璃行业的内在周期变动及供给端收缩力度都将促使玻璃板块展现驱动力。
玻璃板块内在驱动强
根据天风证券的研究,平板玻璃价格呈现规律的周期性,大约每3到4年经历一次完整周期,现阶段的周期已经历21个月。但受供给侧改革并叠加环保限产的影响,预计此次周期将延长至2018年末,也就是说2018年玻璃价格依然处在上升周期。
从供给端来看,国务院办公厅2016年发布《关于促进建材工业稳增长调结构增效益的指导意见》提出,在2020年底前,严禁备案和新建扩大产能的水泥熟料、平板玻璃建设项目。2018年则再次发文要求不得以其他任何名义、任何方式备案新增水泥熟料、平板玻璃产能的建设项目。受政策压力,2017年末,沙河、邢台分别有9条、3条玻璃生产线停产,预计2018年减少产能5000万重量箱,此举将加剧玻璃市场供应紧张,使玻璃价格更加坚挺。
作为行业龙头,洛阳玻璃具有明显的技术和库存优势,抗政策风险压力较小,有助于保持业绩稳定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