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今天还要讨论一下2018年玻璃工业展的意义,是显得无趣的。
先看一组数字,本届展会由2017年北京展馆的106800平方缩减至80,000平方米,参展企业也由1001家缩减至865家(含国外厂商253家)让大量企业无法拿到展位,拼人脉,拼关系成了展前火热的战场,对于中小企业而言能拿到展位,大可作为一个宣传的新闻点。
71个国家的32858多名专业观众(国外4461名),这是2017年第二十八届中国国际玻璃工业技术展览会官方公布的数字,相对于国内很多动辄几十万人数的展会“数据”,这个数字是较诚实的,而2018年第29届展会公布的数据显示,开展首日就高达65个国家的专业观众11496人(外国1378人),次日也有53个国家的7283人进场,尽管展馆面积和参展企业缩减,但不并影响观众的热度。
回顾近五届的展会数据来看,观展人数仍维持平稳,或者说居高不下。
除了参展企业,德国联邦经济能源部、德国机械设备制造业联合会,意大利对外贸易委员会、意大利玻璃加工机械和配件制造商协会等国外行业相关机构也分别组织本国厂商以德国展团、意大利展团、美国展团的形式现身本届展会。
客观地说,拥有庞大的产业链和消费市场下的中国玻璃工业展,在世界的影响力,历来不是靠传媒热衷吹捧的“世界第二”来获得认可的。
智能化成高频词
“智能化”称得上本届展会的高频词,从设备到玻璃展台都在努力为产品贴上“智能化”的标签属性,南玻集团的展位安排了多场讲座,《智能玻璃的未来》是题目之一,展馆会议室同期举办的多场演讲,也均离不开“智能化”。
产品展示上,“智能化”占领种大展台。
北玻作为行业设备的巨头,展示其超大中空玻璃产品、钢化炉、切割仓储一体化的深加工自动化连线、汽车玻璃预处理和丝印设备,服务智能化、高效生产、高精度、低能耗的行业要求,据集团品牌部经理李伟建透露,第三代经济型B系列钢化炉也将上市。
在济南威力展位上展出的立式全自动中空玻璃板内自动充气平压生产线已成为目前行业自动化程度最高的生产线之一,从全自动上下片,丁基胶涂布机,自动修角解胶线到自动垫片由原来的八人操作缩减至三人,副总经理徐佩龙表示未来研发方向有望解决上下片,铝框调整,拉货的环节上进一步缩减人员,实现全自动化生产。
首次参展的博斯马克借力玻璃先生品牌影响力,在同一展位展出的多功能CNC加工中心同样主打智能化,涵盖直边机、斜边边、圆边机、异形机、倒角机、钻孔机、水刀等多种机器的实用功能,自主研发控制软件,包括拍照,扫描,手写都能产生加工图形。
此外,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展示了一款电致变色玻璃在窗户上的应用;耀皮集团在汽车玻璃上使用了调光玻璃;金晶集团则推出了一款电致变色复合防火玻璃;台玻集团的电致变色减反射玻璃一如既往地受追捧;李赛克秀出了四玻三腔快速中空玻璃生产线、Topdrill数控钻铣中心、自主专利的气浮式钢化炉设备和SprintCut切割设备;格拉司通展出了最新的集成式在线玻璃质量测量和应力斑扫描系统;辽宁北方全自动、无人化夹层玻璃生产线和夹层玻璃高压釜同样强势。
参展企业尤其是机械制造商,在展示产品传统硬实力的同时,无一不在秀着其智能化的“肌肉”,从单品到连线,无一不冲着提高生产效率和品质的方向努力,其中,生产线工人数量在智能化下的缩减,是当前智能化设备最显著的成果之一,人工成本和原材料成本的压力下,智能化的设备无疑企业降低成本的重要方向之一。
然而,走访中发现,智能化设备和产品的报价,连线的效率取决于运转最慢的环节,成了中小企业无法广泛应用甚至让客户望而却步的瓶颈,但智能化,智能制造,智能工厂已被广泛接受,是无可争议的趋势认知。
真空玻璃加快量产
受制于工艺水平,真空玻璃的应用还属于小众产品,使得厂家只能间歇性生产,无法量产,在工程项目应用量大的前提下无法满足时效性要求,除此以外,过去真空玻璃工艺落后导致玻璃无法完全钢化,达不到建筑的安全要求,因此真空玻璃始终没有普及。而此次展会兰迪机器重点展示了全钢化真空玻璃——兰迪V玻,意味着量产的技术问题已经得到了解决。
据营销总监康鹤录介绍,通过8年时间的研发投入,兰迪已在去年实现全钢化真空玻璃的量产,兰迪机器在去年实现全钢化真空玻璃的量产。全钢化真空玻璃V玻应用兰迪自主研发的低温封接、柔性封接、平面封口等技术,在保温隔热、隔音降噪、不易结露、安全保证、结构轻薄等方面,都展示出领先行业的优势,产品也已成功应用于科研、建筑、家电等领域。早前西门子已经把兰迪V玻应用于冰箱、酒柜、展示柜等领域。
另一家巨头台玻集团5年前已开始量产真空玻璃,其真空玻璃是运用保温瓶的制造原理,在两片平行放置的平板玻璃之间形成真空层。真空度达到10-6大气压,为绝对真空,具有超强的隔热、保温、防结露、隔音等性能,可广泛应用于建筑、家电、车船、太阳能等领域。
今年的玻璃展上,尽管青岛亨达、天津沽上、北京新立基、河南龙旺等企业均未参展,但凯盛集团、洛玻集团、建材总院的展位上出现的真空玻璃仍能让人对真空玻璃的未来充满遐想。
实际上真空玻璃出现已经很久了。早在1893年,英国物理学家、化学家占姆士•杜瓦发明了保温瓶就是用的真空原理。而平板真空玻璃在1913年就出现了专利申请。
但直到1990年代,在美国克罗拉多太阳能研究所的Benson教授和澳大利亚悉尼大学Collins教授推动下产生了一系列应用技术和相关专利。真空玻璃才在建筑、冰柜等一些场景下开始使用。
中国对真玻璃的研究要追溯到1990年,在北京大学物理系教授的唐健正,作为访问学者来到悉尼大学,开始与该校时任应用物理系主任的Collins教授联合研究平板真空玻璃。
经过3年的努力,1993年世界上首块1米×1米的平板真空玻璃样品问世。但发明人虽是Collins和唐健正,但专利权明显属于悉尼大学。1996年,悉尼大学把专利转让给日本板硝子,日本人在次年即开始量产真空玻璃。后来唐健正教授回国后继续了研究,1998年建立北京真空玻璃研究所、青岛新立基真空玻璃技术应用有限公司等,并申请了中国专利。
真空玻璃早已上升到国家层面,2016年5月18日,国办发〔2016〕34号文发布了《关于促进建材工业稳增长调结构增效益的指导意见》,明确要发展高端玻璃,推广应用低辐射镀膜(Low-E)玻璃板材、真(中)空玻璃等,适应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需要的节能门窗等产品。
摒弃赶场回归参展初衷
比起展位上的热火朝天,企业活动就显得冷静得多。往届热衷的“企业之夜”主题活动今年并没有上演,更多心思用到了展会身上。但也有主题明确形式更简约与专注的活动受到关注。
河源鹏翔智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答谢酒会4月19日在展会首日闭馆时举行,这是鹏翔在2017年11月全国中小企业股转系统挂牌上市后首次公开亮相,核心客户均出席了本次酒会。
中山迪威玻璃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则在展会期间在上海证大喜玛拉雅中心酒店迎来了20周年庆典,参展与答谢会两不误,意气风发的董事长罗焯辉先生以颁奖的方式向海外代理商致谢。
2018国际玻璃技术展览会(glasstec 2018)上海推介会于4月20日在上海浦东嘉里大酒店成功举办。杜塞尔多夫展览集团glasstec项目总监Birgit Horn女士、德国机械设备制造商联合会(VDMA)、格伦茨巴赫集团高级副总裁Wenninger先生以及杜塞尔多夫展览(中国)有限公司的项目总监张伟先生应邀出席了推介会。
广东企业抱团继续走在全国前列,以独特的方式吸引展会的目光,以推介行业新技术新装备新材料,打造“广东玻璃”集体品牌为主题的广东玻璃新产品推介会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E1馆M16会议室顺利举行,召开《玻璃深加工智能制造现在和未来》、《欧姆智能制造,助您升级智能工厂》、《玻璃智能装备落地与智能玻璃工厂起飞》等系列讲座。
有企业表示,减少甚至不做展位的宣传活动是希望回归到参展本身,参展商的关注点应该是产品而不是噱头,企业也应该把更多精力放在产品展示上。另一方面,本届展会的客户接待上,往年狂热的酒局也显得冷清得多,媒体疲于赶场参加活动的局面也冷静了下来,有了更多的时间去整理展会的信息。
但这并不意味着玻璃老板的不懂优雅,展会结束后,朋友圈迅速迎来了一波波东方明珠塔,迪斯尼乐园,静安寺等景区的分享,山东方鼎甚至把庆功宴放到黄浦江船长8号游轮上,客户与员工演绎“城会玩”。
环保阴霾并没有想象中严重
北玻作为耀眼的参展商,第三天展会进行的时候现场签订设备采购合同已超过20套;首次参展的鑫劲龙耗材展台上的宣传单张连续三天加印,大量样板被客户带走;济南威力的中空线订单开展两天已达到预期;跻身国际馆的旗滨集团本次参展更多是面向海外客户,翻译明显不够用……
“环保”作为去年行业关键词,经历过环保强力洗刷的玻璃产业,淘汰掉更多的落后的生产线,也促使企业更规范化生产,尤其是对沙河产区产生深远的影响。展前对经历环保洗刷后的产业,展会是否会大不如以前的顾虑普遍存在,然而展会却呈现前所未有的热闹。
19日开馆,中国建材联合会会长乔龙德、中国建材集团董事长兼总经理彭寿、中国硅酸盐学会秘书长晋占平及中国建材联合会副会长、中国建筑玻璃与工业玻璃协会会长陈国庆等相关协会领导在沙河市领导王文玉、唐智勇、杨振海、王自琪、常旭生的陪同下,到沙玻集团展台进行参观指导。
本届展会沙玻集团展览面积达240平方米。展出了迎新、安全、长城、吉恒源、中玻、峰禾等二十多家玻璃及玻璃深加工企业的产品。海生、金华晶、?久、峰禾、飞耀、志河等十余家企业分别设立了独立展位。除以往展出的优质浮法原片、压延、镀膜、钢化、中空、热熔、熔晶玉、马赛克、玻璃锅盖、浮雕油画等产品外,本次新加入镜面显示、单向透视、减反射玻璃、防弹玻璃等高科技玻璃品种。
据沙河媒体的报道,此次展会沙玻集团共达成采购意向900余项,合计金额9600余万元,陆续向国内外客商发放开发区及各企业宣传资料8000余份。
市长站台,企业强势,沙河市场上一扭颓势,大有运势长虹的意思。
环保风暴影响有多大,作为行业风向标的展会,起码从场面的热度来看,并没有想象中严重,淘汰落后产能,加速企业规范后的环保“阴霾”后,活下来的企业借势,淘汰的企业谋转型,不同企业的发展方向会有不同,但观展找思路的目的应是相似。
狂热背后是爆发式增长还是压抑后的宣泄
参展收效明显普遍达到预期,是预示着经历“寒冬”后的产业开始迈入爆发式增长的阶段还只是压抑过后孤狂欢的宣泄,这是展后要思考的问题,狂热已不只是加剧下一届展会“抢展位”热度的物理问题。
2017年,房地产政策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基调,地方以城市群为调控场,从传统的需求端抑制向供给侧增加进行转变,限购限贷限售叠加土拍收紧,供应结构优化,调控效果逐步显现。
展会狂热,但要清晰的是,上海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优势,这是北京展馆不可以比拟的。今年展馆面积的压缩,环保“阴霾”后的行业顾虑的普遍存在,更专业化的展品功能分区极大地缩小了展馆间人流量的差距,企业也摒弃了繁冗的展会营销,更专注投入到产品展示和客户接待上,这些或应列入展会热闹狂欢的因素之一。
当前,行业或也随地产走势进行入平稳的调整期,这也给了企业在展后有消化展会订单的一个平稳环境,但,展会狂热,企业要顺势而为,还是刹车调整,这是企业应该冷静思考的问题。
正如展会上呈现的“智能化”一样,是“热点”但不至于“热销”,尤其是连线,大多仍处于概念阶段而不是量产;真空玻璃突破瓶颈实现量产,但并不意味着可以大量上马生产线,其居高不下的价格意味着,背后拥有广阔的市场空间但仍是潜在空间;同样是狂热的耗材企业,名片和资料不够用而加印多次的不在少数,但收获的更多是样品收据而不是生产订单。
因此,尽管人流密集,设备大卖,但,不妨泼一盆“革命尚未成功,概念仍需冷静”的冷水。
文未,借用兰迪机器营销总监康鹤录接受新玻网采访中说到的一段话与行业共勉:
“当下很多人对中国市场感到悲观,认为市场会萎缩,我不这样认为,玻璃是一个传统的行业,会有起伏,但绝不会像过山车一样大起大落,在增长几年以后会有一个调整期,调整完还会增长,但绝不会是爆发性的增长。玻璃深加工设备企业跟这个市场息息相关,实际上设备市场基本平稳,只是前几年国内市场爆发性增长造成了设备厂家剧增,导致现在市场鱼龙混杂,而进入调整期后,有品质、有技术、有实力、服务好的企业会逐渐显现并占领市场,那些相对没技术,仅仅靠价格经营市场、放弃技术、放弃服务的企业会被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