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随着中美贸易战的升级,尤其是当美国宣布禁止对中兴出口芯片等核心零部件,扼住我国通信行业的命脉后,国人似乎才从大国崛起的美梦中惊醒。一觉醒来发现,40年的改革开放换来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换来了房地产的黄金十年,却没能换来中国科技创新的进步。特朗普的一声禁令,扯下了中国制造最后的遮羞布,终于让国人明白自主创新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无论哪个行业,中国都迫切需要加速进口替代。
今天的主角福耀玻璃就是进口替代的时代先锋。
2016年,耀玻璃的汽车玻璃在已经占有55%中国市场份额,成为中国第一、世界第二大汽车玻璃制造商。这可能是汽车产业链中,中国企业唯一一个从原料到成品都能和外资企业说no的领域。30多年的专注,终于迎来了爆发,不得不感叹曹德旺的远见卓识。
福耀玻璃的奋斗史就是一部中国改革开发的发展史,从1987年成立至今,一直专注于汽车玻璃的研发生产和销售。30年的筚路蓝缕,福耀玻璃从一个乡镇企业成长为全球汽车玻璃的龙头企业之一,在国内市场一骑绝尘。
过去三十年,全球汽车工业飞速发展的同时也带动了汽车玻璃的高速发展,根据中国商业研究院数据,全球汽车2011年产量为7988.1万辆,至2016年产量已达9497.7万辆,2011-2016年复合增速达3.5%。预计2017、2018年全球汽玻为市场规模约为850亿元、920亿元。从全球来看,汽车市场增速缓慢,似乎没有太大的增长空间。但是中国市场却是截然不同的结果。
中国汽车工业发展较晚,因而汽车产量的增速要远高于全球增速,逐渐成为全球汽车市场的增长引擎。2016年我国汽车产量达2812万辆,约占全球汽车产量的30%,2012--2016年平均增速高达9%。别看总量很多,但我国人均汽车拥有量低到让人难以置信,截至2017年,中国每千人汽车拥有量仅为140辆,而美国、日本和德国等发达国家每千人汽车拥有量分别为797辆、591辆和572辆,差距真的不是一点点。因此,我国汽车产量还有非常大的增长空间,相应的汽车玻璃市场也将会有较大的发展机会。
面对汽车玻璃这么大的蛋糕,全球汽车玻璃的主要玩家都磨刀霍霍,经过30多年的浴血厮杀,全球汽车玻璃市场形成了寡头垄断的格局,福耀玻璃荣幸地成为了其中一家巨头。2016年,旭硝子、板硝子、福耀玻璃、圣戈班、信义玻璃五家巨头占据了全球汽车玻璃86%的市场份额。而中国78%的市场份额被福耀玻璃和信义玻璃占有,其中福耀玻璃市场占有率高达55%,是国内绝对的汽车玻璃大王,即使放眼全球,也只有圣戈班、旭硝子、板硝子等外资巨头才能与之抗衡。
面对残酷的竞争,五家汽车玻璃巨头采用了相似的扩张策略,都是在立足本国市场后,迅速在全球扩张,逐渐成为全球汽车玻璃巨头。旭硝子和板硝子都是日本企业(难怪名字这么奇葩),背景都相当的强大,背靠的分别是三菱财团和住友财团,得益于日系汽车品牌“爱国”的风格,这两家企业基本占据了日系车的市场。而圣戈班立足欧洲市场。福耀玻璃和信义玻璃则以中国市场为主。
由于进入汽车玻璃较早,又受益于日系车在全球的扩张,旭硝子在五巨头中营收最高,2016年突破200亿元。板硝子与福耀玻璃的汽车玻璃营收分别为162亿元、161亿元,规模大小旗鼓相当。圣戈班汽车玻璃业务营收规模紧随其后,为126亿元。由于产能较低和客户结构较低端,信义玻璃是五大巨头中唯一一家汽车营收尚未达到百亿元级别的公司,营收规模仅为62亿元。因此,从规模上看,旭硝子和板硝子是福耀玻璃
在全球范围的主要竞争对手。虽然规模上不如日本的两家巨头,但福耀玻璃近几年收入不断增长,与竞争对手的差距在不断缩小。2012年福耀玻璃的营收仅为旭硝子的60%,而2016年福耀玻璃的营收已超过旭硝子的75%,预计2021年福耀玻璃的营收规模便可超越旭硝子,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玻璃厂家。分析到这,一种莫名的自豪感油然而生,30年来,在汽车行业,中国终于有一家能傲视全球的企业了。
福耀玻璃能够突破重重包围,成长为一代汽车玻璃行业巨头,与其30多年在汽玻行业的专注是分不开的。为什么呢?因为作为汽车零部件企业,尤其是国内的零部件企业,基本是没有话语权的弱势企业。上游企业基本都是行业巨头,比如汽车内饰件用到的塑料原料PP,国内企业只能从中石油和中石化购买,中石化哪天不高兴,想提价就提价。而下游汽车品牌商,更是牛逼的不得了,要求供应商降价就必须降价,毕竟这个行业客户真的是上帝啊。
所以弱势的汽车零部件企业要想真正把握话语权,就必须获得足够多的市场份额和成本优势。福耀玻璃30年的专注,帮助其构筑了强大的护城河—市场优势和成本优势,才在汽车产业链中拥有话语权。
经过三十年的发展,福耀玻璃已将绝大多数的竞争者甩在身后。当竞争者还在为进入吉利或比亚迪等少数车厂的供应商体系而挤破头时,福耀玻璃早已覆盖了国内绝大部分主流汽车品牌商。无论是上汽、一汽、东风、广汽等国企,还是吉利、奇瑞、比亚迪等民企,都是福耀的客户。同时福耀还为宾利、奔驰、宝马、奥迪、通用、丰田、大众、福特、克莱斯勒等全球著名整车厂供应玻璃。
千万别小瞧了这一成就,汽车零部件厂商要进入整车厂的供应商体系是非常困难的。按照行业惯例,汽车品牌商会对其供应商进行认证,只有通过认证的企业,才有资格成为供应商。而这个认证周期短则2-3年,长则3-5年,很多零部件企业没能等到通过认证就已经奄奄一息了。全球的三大汽车派系中,欧美系(以宝马、福特为代表)汽车供应商体系相对开放,在全球范围内选择优秀供应商;中国汽车供应商基本被各种国企裙带企业垄断,一般的民营企业比较难进入;日韩系汽车更加保守,一般只会选择本国的供应商,其他国家的零部件要想即进入,基本不可能。
福耀玻璃作为民营企业,不仅包揽了绝大部分国产汽车的玻璃业务,还进入了全球主要汽车品牌商的供应商体系,并且占有较高的市场份额。庞大的客户基础,已经成为了福耀玻璃龙头企业的象征,也是其最强的核心竞争力之一。而这也是十多年来,福耀玻璃的收入和利润能够长期稳定增长的重要原因。庞大的客户基础帮助福耀玻璃成功穿越汽车行业的周期,10多年来营收和净利润平均增速达到15%。虽然2017年由于人民币汇率的大幅波动,福耀玻璃产生了4亿多的汇兑损失,导致2017年出现增收不增利的情况。但是,如果剔除汇率的影响,净利润增速仍然超过15%。
虽然福耀玻璃在国内拥有绝对的话语权,但和旭硝子等国际巨头竞争,光靠客户基础显然是不够的。全球化的企业,客户基本都涵盖了主流的汽车品牌商,客户差异并不大。因而,面对全球化的竞争,就需要拼工艺和成本。
福耀玻璃研发费用在营收占比在竞争对手中是最高的,2016年达到4%,约为6.5亿。而旭硝子和板硝子研发费用占的营收占比不到1.5%。巨大的研发投入让福耀玻璃的工艺技术得到了长足的进步,技术方面和旭硝子已无明显差距。
工艺方面,福耀玻璃每年都投入巨资用于汽车玻璃的研发和改进生产工艺,建设自动化生产线。福耀内部数据显示,其两万名职工共拥有500多台机器人,其中进口机器人占400来台,自制机器人100来台。这一比例已远超美国,接近日本水平。通过自动化和信息化不断融合,搭建数字化的链接通道,打通研发、生产、管控、销售等各个环节,实现定制化产品、自动化制造、智能化运营。其中福耀镀膜前挡玻璃打破了国际巨头的垄断。机械加工设备实现自主研发生产,且基本达到国际先进装备水平。这些设备填补了一系列国内空白,解决了批量、成本、光学等长期存在的矛盾。
除此之外,与国外相比福耀智能工厂建设方案还有诸多优势。其中50%以上的安全可控设备形成自制能力,生产模式自动化水平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复杂生产环境下,自制设备、国产设备和进口设备稳定、安全、可靠互联互通,产品制造过程关键工序数据采集率100%;国际领先高附件值产品建立了从个性化需求设计、模拟仿真到高品质生产保障的一体化解决方案。
成本方面,福耀玻璃的管理层则动起了原材料的主意。福耀玻璃的汽车玻璃的成本结构中,原材料成本占比高达65%;而在原材料成本结构中,浮法玻璃的成本又高达52%。浮法玻璃是汽车玻璃成本的大头,占总成本的比例约为34%。
为了降低成本,福耀玻璃采取了上下游一体化策略,通过自产汽车级浮法玻璃来控制玻璃原片成本。目前已在福建、内蒙古及重庆建成三个专用汽车级浮法玻璃生产基地(17年规年规划新增本溪基地),所生产的浮法玻璃用于内部自用,保证原材料质量的同时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截至2016年底,福耀玻璃原片自给率自给率超过90%,大幅降低了生产成本。
此外,2008年的金融危机改变了全球汽车玻璃的格局,外资巨头因原有的大批量生产模式与个性化、小批量的消费需求相悖,导致成本高涨,盈利水平大降。而福耀玻璃乘势大幅增加研发费用,通过建设自动化和智能化的生产线,形成了快速的新车型反应能力和独有的多批次、小批量的柔性化生产工艺。福耀玻璃的的切材率和成品率高出竞争对手1-2个百分点,生产效率高出25%。
多种因素的叠加作用下,福耀玻璃在和全球巨头的竞争中,凭借巨大的成本优势,盈利能力远高于竞争对手,毛利率比旭硝子等巨头高出10%-25%,营业利润率高出15%左右。而信义玻璃因为浮法玻璃及超白光伏玻璃占营收比重高达51%,盈利能力要优于福耀玻璃,但信义玻璃的收入仅为福耀的1/4,因而并不能对福耀玻璃构成威胁。福耀玻璃具有如此优秀的盈利能力,在国际竞争中,想不赢都难。
30多年的专注发展,福耀玻璃凭借成本优势和客户优势,在全球市场中纵横捭阖,完成了一步步的超越,成为了全球汽车玻璃的巨头之一。相信在不久的将来,福耀玻璃一定能超越旭硝子,成为全球汽车玻璃的龙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