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两只满载各式玻璃弹珠的集装箱从长利风玻璃制品有限公司运出,将走海路前往意大利。该公司眼下需每天24小时开工生产70多吨的玻璃弹珠来满足订单,但让人吃惊的是,这些“小球”的前身却是遭丢弃的废旧玻璃。
记者日前走进位于宁波市海曙区鄞江镇的长利风玻璃制品有限公司,看到成堆的废旧玻璃经过粉碎、熔炼、定型,最后变成一颗颗漂亮的珠子,被销往世界各地。
在长利风玻璃制品有限公司的露天仓库里,堆满了像小山一般的玻璃碴。公司总经理杨荣定说,这些玻璃废弃物主要来自居民家庭、装修垃圾等,由废品收购人员收集分拣之后再卖给公司。为了运输方便,运到这里的玻璃已经经过粉碎。碎玻璃是公司的主要生产原料,每吨废玻璃大概有97%的利用率。通过自创的技术工艺,企业生产的玻璃珠大量采用废玻璃,比采用石英砂原料省下不少成本。
据悉,为提升产品成色,生产玻璃珠时会在玻璃中添加少量纯碱和澄清剂,然后经机器自动倒入熔炉,在1450℃高温下熔化,再经着色、模具定型,最终生产出色彩丰富的玻璃珠。
如今,公司每年生产的27000余吨玻璃产品,超过95%销往世界各地,年销售额可达4000万元。去年,该公司开发了玻璃款雨花石,用的仍是废旧玻璃,目前这款雨花石已经在国内250多个城市销售,市场价每吨5000多元,还出口到意大利、韩国等国家。吃进垃圾,生出金蛋,长利风玻璃制品有限公司“废里淘金”不仅实现垃圾变废为宝,也成为当地探索循环经济模式解决生活垃圾处理问题的生动案例。
随着城市每天产生的垃圾越来越多,垃圾处理和填埋能力越来越跟不上需求,垃圾减量、废物利用变得更为紧迫。“垃圾分类工作的不断推进促使我们积极提升终端消化能力。”宁波市海曙区垃圾分类办相关负责人直言,垃圾是一种放错位置的资源,借助生产型企业的力量,从源头上分捡、回收、再利用,形成循环经济,有利于城乡垃圾的减量、循环利用和无害化处理,是一条行得通的经济社会双赢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