莽莽黄河,北播为九河,九河之间,谓之河间。
这里是“京南第一府”:远史三千载,遗韵长悠悠。历代均在此设郡、立国、建州、置府、成县;中水城、武垣城、高丽城、州乡城等古城邦遗址,自先秦两汉播撒文明;东汉科学家张衡任河间相,宋代名臣包拯任知州,汉搏士毛苌传授诗经,以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名传后世。
这里是“工业重镇”:电线电缆、保温材料、汽车配件三大传统产业强市富民,精细化工、信息设备、家居家饰三大新兴产业竞相发展,中国电线电缆生产基地、华北最大的保温材料生产地、华北最大的汽车配件生产集散地、中国工艺玻璃之都和中国耐热玻璃生产基地、中国通讯器材生产基地、国家再制造产业示范基地等6张现代工业名片熠熠生辉,“会友”“津桥”“康洁”“仙桥”等商标中国驰名。
古韵瀛州灵秀地,创新发展谱新篇。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河间市,感受她蓬勃发展的脉动。
建设特色产业集群
打好对接京津项目攻坚战
今年以来,河间市按照省第九次党代会的战略部署,紧跟沧州市八届十次全会和九次党代会、人大政协“两会”精神步伐,坚定不移走加快转型、绿色发展、跨越提升新路,紧紧围绕创新驱动这一主旋律,抢抓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大历史机遇,咬定项目这个关键,不断推进县域经济实现了新发展。一季度,河间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53.2亿元、增长7.5%;投资亿元以上重点项目135个,总投资1246.92亿元,完成投资26.4亿元。
为抢抓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大历史机遇,河间市全力打好对接京津项目攻坚战,主动承接京津要素外溢、产业转移和功能疏解,充分发挥自身优势,重点打造四个基地,全力构建新的产业格局,形成具有河间特色的产业集群。
国家再制造产业示范基地。目前基地已开工建设,一批再制造项目成功签约,现正在加快推进投资100亿元的再制造产业园建设。京津冀地区重要的能源装备制造基地。投资53亿元的北京电力设备总厂高压传输设备项目一期生产车间主体完工,北京电力设备总厂整体外迁、北重汽轮电机、北京巴威锅炉新建基地正在有序推进。中国中医药健康产业基地。投资60亿元的集中医药文化展示、体验、教学、中医养生和中药种植、物流集散功能于一体的中医药健康产业基地正加快实施,其中投资1.5亿元的刘完素药神庙项目完成规划设计,投资5亿元的河间中医院项目已开工建设。国际工艺玻璃产业基地。目前正积极推进玻璃产业园和投资1.2亿元的尚德工艺玻璃艺术创意中心建设。
与此同时,投资55亿元的冀中澳林博览城、投资15亿元的红星美凯龙、投资23亿元的手拉手国际汽车城等多个辐射带动力强的大型城市商贸项目的引进,为中心城区的扩容提质、聚集人气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投资53亿元的京丰高压传输设备、投资6.2亿元的银龙三佳轨道板等一批优质工业大项目,既做大了工业经济规模,又从源头上优化了经济结构。
北京天基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钢骨架膨石轻型板项目,之所以从北京通州辗转落户河间经济开发区,公司总经理杨慧将这归功于投资环境的良好与开发区人的真诚。
杨慧和丈夫陈志勇在北京打拼多年,成立了天基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3年前,公司在通州租赁的厂房即将到期,夫妻俩计划将公司搬迁。得知这一消息后,经济开发区专门成立项目领导小组,开始了长达两年的公关。最终,企业成功落户于此。
截至目前,河间市引进京津项目已达33个,投资624.63亿元。河间市成为北京科技协作中心“科技成果转化协同创新基地”。
重引导,强扶持
创新驱动引领产业转型升级
河间是“中国工艺玻璃之都”和“中国耐热玻璃生产基地”。
走进明尚德玻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车间,经过拉丝、成形、爆口等一系列工艺,再经过数道工序组接,一款名为“简爱”的耐热直筒玻璃杯走下生产线。
如今,明尚德公司已成功在新三板上市,拥有独立的自营进出口权,生产的1500多种工艺品均畅销国外。
立足强化创新驱动,以创新带动转型升级,河间市坚持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大力推进科技、制度、管理、人才、文化等各方面创新,带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兴业态发展壮大。搭建产业创新平台。4月12日,河间市在人民大会堂召开了首届“中国·河间国际灯工艺术节”暨第二届“中国·河间工艺玻璃设计创新大赛”新闻发布会,正在联合建立徐滨士院士工作站、京津冀再制造研究院、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河间汽车零部件再制造检测中心等平台,积极推动了产业的创新转型发展。
同时,充分发挥两个高规格的保温材料研发中心、北京市科技协作中心“科技成果转化协同创新基地”、清华美院教学实践和成果转化双基地、北大新结构经济学研究中心全国首家政策研究实践基地的作用,逐步带动了相关产业技术进步和提档升级。该市还加大支持奖补力度。年初制定出台了关于鼓励科技创新政策20条,对创新企业给予重点扶持和奖励。着眼为企业创新服好务,1至4月份,申报科技型中小企业191家、高新技术企业4家,居沧州市第一位。成立了沧州市首家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先创科技咨询服务公司。
近年来,河间市大力实施传统产业提档升级,促进产业和产品向高端发展。推动线缆产业兼并重组,大力研发核电、高压、轨道交通、海洋工程等特种线缆。加强汽车配套市场开发,着力引进汽车零部件生产项目,充分发挥米各庄汽配市场和手拉手国际汽车城辐射带动作用。加强保温材料技术装备和产品开发。继续保持精细化工技术优势,提高市场竞争力。大力开发通信网络物理连接设备高端产品,并加快向移动通信、互联网、物联网设备等转型。
河间市还遵循国家产业政策导向,力推保温材料传统产业资源整合和转型升级,实现了产业群体瘦身、规模壮大、提质增效。企业总数由原来的700多家减少到185家,行业产能却从原来每年71万吨提高到122万吨,行业年产值达82亿元。经过整改,河间保温材料行业告别了原来“村村点火,户户冒烟”的历史,落后产能全部淘汰,同时催生了一批规模性企业,形成了更加多元的产业结构,行业效益不断提升。
如今,创新驱动在河间转型升级路程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使传统产业重新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去年,该市研制开发出铝合金、柔性防火、磁浮电缆等多种新产品,会友润特研制出交联料等国内顶尖电缆材料,成为省“国际科技合作示范企业”,德昊公司参与制定的铝合金电力电缆国家标准发布,河间被评为“省电线电缆特色产业名市”;省保温材料研究中心建设加快,骨干企业发展壮大,成功组建河间保温材料产业发展联盟;河北雅佳驰离合器、润滑油项目投产达效;久久机电获得两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华兴新锐产品填补国内高端熔接机空白;银龙研发出国际领先的高铁轨道板;凯瑞入选省首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神美入选“2016中国科技创新型中小企业100强”……新增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1126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3家。
坚持统筹协调
推进城镇和三次产业融合均衡发展
打造一个宜居宜业、宜游宜创的城乡环境,既是发展的内容,也是发展的目的。为此,河间市坚持城乡统筹发展理念,扎实推进城市建设、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
在城市建设上,按照“开发新城、改造旧城、保护老城、管好全城”的思路,围绕建设“历史古城、文化名城、水韵绿城、产业新城、宜居慢城”的城市定位,集中建设道路、综合管廊、集中供热站、展览中心、行政服务中心、十四中学等城建项目,在建设投资冀中澳林国际博览城、手拉手国际汽车城、红星美凯龙家居广场、大川世纪天街等项目的同时,今年还将实施瀛州第一城商业区、华油商业区、五星级酒店等项目,以三产项目持续激发城市的发展活力。
在农业农村建设上,发展生态农业、高效农业、智慧农业和观光休闲农业。积极谋划了河间市现代农业园区项目,重点打造集农业生产、科研、观光、科普于一体的现代农业园区。园区规划总面积53平方公里,核心区规划面积5.5万亩。规划投资52亿元,预计到2019年园区实现年产值6亿元。按照发展规划,园区重点发展大田种植、牡丹种植、家禽养殖繁育、中药材种植、苗圃种植产业,延伸发展观光休闲体验农业。同时,按照“环境美、产业美、精神美、生态美”的“四美”乡村建设标准,重点打造园区内的28个省级重点村,实现美丽乡村和现代农业园的融合发展、良性互动。
在发展文化旅游产业上,河间市作为沧州召开旅发大会的分会场,正在集中开展环境提升百日攻坚行动,同时,河间市举办了鲍氏宗亲全国会长会议暨鲍叔牙文化研讨会和首届中国(河间)驴肉火烧文化旅游节,电影《驴肉火烧》开机,为旅发大会升温造势,全面提升了河间市外在形象和美誉度。该市将以建设“京津冀城市群体验型文化休闲名城”为目标,着眼“全景河间全域旅游”,实施“文化+旅游”双驱动,重点打造诗经文化、名人文化、艺术文化、美食文化、古城文化、廉政文化、红色文化、生态文化、工业文化等系列文化品牌,写好休闲体验、健康养生、特色消费、创新转化“四篇文章”,打好生态环境、转型升级、城市建设、招商引资四场硬仗,努力建设味道河间、文化河间、气质河间、魅力河间“四个河间”。
重服务,建机制
保障项目建设落地生根
为确保各项工作取得实效,河间市继续推行县级领导分包、项目公示制度和差别化考核等项目推进机制。每年确定一批亿元以上项目,由市四套班子领导成员分包(负责),责任领导、责任单位、责任人员共同负责重点项目从前期工作、开工建设到竣工投产的全程推进,全面落实“一位领导、一套班子、一套方案、一抓到底”的“四个一”工作机制,加强对在建项目的督导,对重大项目实行倒排工期、挂图作战的方法加快施工进度,促其早开工、快建设、早投产、早达效。
在承接京津产业转移上,河间市建立了分组对接机制。将北京分为三个区片,由经济开发区东区、西区、商务局分别对接。在工艺玻璃和再制造招商上,发改、工信、商务、科技、开发区、市场监管等重点单位全部参与进来,明确了对接企业、项目和重点,提高了招商引资实效。
河间市对市级领导分包项目进展情况进行公示。机制推行以来,既有效解决了项目推进征地、拆迁等难题,也给乡镇和部门的干部做出了表率。在此基础上,又成立了重点建设项目工作办公室,下设“三室六组”,及时掌握项目进展情况,协调解决项目建设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督促项目建设进度。并对重点建设项目按A、B、C三个类别进行划分排序,实行动态管理。对重点建设项目实行月调度、季观摩、半年回头看、年终算总账,形成了各级干部抓项目的浓厚氛围。
为客观、准确、公平反映乡镇项目建设情况,强力推进项目建设各项工作落实,形成错位发展、有序竞争的良好局面,解决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中不真、不实、不快、不急的问题。根据乡镇基础条件、产业特色、发展定位和近年来项目建设实际,将全市20个乡镇分为A、B、C、D四个类别,推行项目建设差别化考核,每类取前两名为优秀,严格兑现奖惩,有效激发了乡镇在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上想真法、动真招、求实效,形成主动作为、真抓实干、求真务实的良好氛围。
该市还聚焦瓶颈制约,为项目建设提供有力支撑。立足解决土地瓶颈。1至4月份,启动实施占补平衡项目7个,预计新增耕地310亩;启动实施砖厂工矿废弃地复垦PPP项目12个,预计新增耕地3284亩。通过提高有效供给、盘活闲置资源等措施,进一步提高项目用地保障水平,回收同森化工、驰恒钻头等停工项目土地300亩,盘活国欣种业研发及深加工基地项目闲置未利用土地90亩,将有限的土地资源及时供给优质项目。破解资金难题,创造性成立了“金融超市”并定期开展活动,设立了产业发展基金,推广运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1至4月份,新增PPP项目2个,总数达16个,预计撬动社会资本42亿元。积极推动企业上市融资,新增上市企业1家,新三板企业上市数量居沧州市各县(市区)第一位。
发展蓝图已经绘就,在千载难逢的历史性机遇面前,河间全市上下正在以百倍的信心,在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借势而为,积极作为,推动县域经济转型升级、跨越赶超,在沧州建设“创新驱动经济强市”中争当排头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