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丽越
朱丽越:玻璃艺术家,毕业于清华美院雕塑系,后在清华美院和捷克学习玻璃艺术。2014年“创意点亮北京国际灯光节”获一等奖。代表作品有《池塘》、《天书》、《in&out》、《智能飞溅》等。
大学毕业创作 引发对透明材料的迷恋
朱丽越最初被透明材料吸引,缘于毕业前夕创作了一组以冰为材料的作品:三个等大的女胸像为主体形象,冰为原料,第一个雕塑里冻满了红色玫瑰花,第二个雕塑冻满了颜料,第三个雕塑中冻了一些黑色的燕尾鱼。在展览的过程中作品逐渐融化消失,每一分钟都在变化,把时间带到了三维艺术中,展现出四维雕塑的魅力。在展览的过程中,观看者和她自己都被材料的穿透性和光影的变化所惊艳,这次经历把朱丽越带到了对透明材料探索的道路上来。
《华服》
与其他雕塑材料不同的是,透明材料兼备外形和内形的双重内涵,并且对光影的表现是其他材料不可比拟的。与冰不同的是,玻璃这种材料是相对稳固的,不流失的,但又是极其矛盾的。透与不透,明与不明,既是柔软可塑的,又是坚硬脆弱的,既可毁于一瞬,又可屹立百年。玻璃材料具有极大的局限性和不确定性,这几乎是最美而又最不可捉摸的一种材料,朱丽越被深深地迷住了。
应捷克小镇之邀 创作圣母玛利亚雕像
2008年,朱丽越开始在清华美院玻璃艺术系学习和进行创作,随后留学捷克。捷克是玻璃艺术的发源地,玻璃艺术家用这种透明材料制作器皿或艺术品,将波西米亚风格和现代艺术语言相结合,已达到了超凡脱俗的境地,可能一个清洁工或者出租车司机都可以给你讲讲玻璃艺术。
在那里的浸润和学习使朱丽越迅速成长,作品逐步得到了业内人士的关注和认可。她还接受了一份来自玛利亚市官方的邀请,为玛利亚温泉小镇制作一尊圣母玛利亚玻璃艺术作品。
她的方案是将做好的圣母玛利亚玻璃雕像放进温泉里,因为她知道这个小镇的泉水有一种特殊的作用——由于水中矿物质含量高,物品在水中浸泡久了表面会产生一种奇妙的化学变化,从而产生不一样的视觉效果。朱丽越深知这里面的奥秘,期待自己的作品带来不一样的变化。
《IN&OUT》
“吊水钻”意境幻妙 意外获奖带来认可和机会
捷克留学回国后,朱丽越经常中捷往返,寻找更合适的工厂烧制作品,几年时间里创作了大量精美的玻璃作品。2014年,经朋友推荐,她参加了“创意点亮北京”国际灯光节。参展作品是玻璃灯光装置《In&Out》。父亲患癌症对朱丽越触动很大,那段时间,她思考了很多“生和死”的问题,构思作品时就直接表现了这个主题。她用“吊水钻”的方式描述了一个幻妙意境,利用光线与闪烁的透明材料构成虚拟的佛像剪影,形成一个可以让观众穿越的门帘状装置,十字交叉的形状构成更丰富的视觉感受,也吻合了东方文化中轮回和旋转观念。一直对参赛评奖反应迟钝,领奖前一小时才知道灯光节作品是评奖的,就这样一不小心意外获得了自己艺术生涯的第一个大奖——灯光节一等奖。
这次的意外获奖给朱丽越带来了许多界内外的认可和机会。由此开始设计制作大型玻璃灯光装置,并开始了对玻璃材料在公共空间中的研究和运用。值得一提的是,朱丽越的先生伊万·乔尔是位西班牙建筑设计师,他的建筑设计背景和朱丽越的材料知识,使他们经常在设计和创作中达到“无障碍对接”的意境。
《变奏》
每逢年底,朱丽越都会想一想明年将会有怎样的开始,对她来说,每一年都是不可预知的、崭新的,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更觉得如此。回顾这些年从事玻璃艺术的历程,她说:“渐渐的我看到的是一个由混沌到清澈、由灰暗到光明、由困顿到创造的自我,而这个变化过程,就是玻璃和光带给我的,我的艺术奉献给自己,我的设计能够感染别人,我的生活围绕着自己喜欢的事,这就是中了生活的大奖,对我来说,除了继续走下去,别无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