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挺价”的心态在逐步转弱
与前两年相比,玻璃市场2016年的“暖冬”效应更为明显,最直接的表现是体现在玻璃厂家的“挺价”上。往年都是元旦刚过,玻璃价格就开始下跌,而今年玻璃价格则一直坚挺到12号之后。价格能坚挺这么久,是市场人士没有想到的。
据了解,去年房地产市场好转,玻璃需求放大,旺季延续时间较长以及成本上涨等因素推动下,玻璃厂家资金宽裕,对后市充满了信心,因此玻璃厂家“挺价”心理较为明显。而贸易商普遍则较为谨慎,就在不久之前玻璃价格还在年内最高价附近徘徊。
然而行情却急转直下,自上周以来,各地玻璃市场陆续掀起了降价潮,玻璃厂家“挺价”的心态也在逐步转弱。
“谁家的库存低,还能挺一挺,库存高的只能在年前选择降价促销。”业内人士表示,目前沙河地区的玻璃厂家库存普遍交前期有所累积,仍保持在低位的厂家只占少数。
当前整个玻璃行业已经完全进入季节性淡季行情,下游加工企业陆续停工放假,市场需求大幅萎缩,最突出的表现就是行业库存的持续垒高,尤其华北地区,库存增长较快,进而导致各地价格松动,且部分降幅较大。
在业内人士看来,库存上涨,价格下降是正常模式,且当前还不是库存上涨的最高峰,而仅仅是开始。据数据统计,截止上周(1月13日)全国库存总量突破3109万重箱,连续三周保持增长。
“这种状态是季节性规律的正常表现,企业对此还是可以接受的,但为应对春节长假的库存压力,各地企业仍纷纷出台了不同幅度的降价或配合走量的优惠措施,以保证春季期间合理库存以及维持正常生产经营的资金需求。”山东金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期货部负责人焦勇刚如是说。
价格博弈的压力企业独扛
让市场愁的不只是库存累积价格下降,更为犯愁的是由“冬储”带来的价格博弈。
据了解,冬储一方面是企业为维持淡季生产经营而采取的一种保量的促销手段,同时也是下游企业选择合理价位囤货待涨的一种盈利手段,因此需要买卖双方均有意愿才能达成。“目前贸易商冬储的意愿不是很强,主要是考虑到现货价格太高,对未来需求预期不是很乐观;部分厂家出台冬储政策,只有部分贸易商愿意拉货,观望者占大多数,主要是出于资金考虑和对未来的不看好。”河北正大玻璃期货部负责人庄自朝称。
针对市场当前“冬储”的心态,焦勇刚解释说,2016年行业经营状况大幅好转,企业利润普遍好于以往几年,而且临近年底,企业库存均保持较低水平,因此,从企业角度看,主动推出冬储政策的意愿并不强烈。“目前原片价格虽有下调,但仍处于近几年的高位,存货风险大;加之对明年上半年预期不明朗,下半年以来,原片价格的持续暴涨,导致下游加工企业利润率不同幅度的降低;因此下游对厂家冬储政策的响应积极性不高。”
可以说,目前,玻璃厂家独自承担着淡季的压力。面对成本上涨,需求下降,库存累积,玻璃企业处于“两难”的境地。
环保的趋严,使得玻璃的两大原料纯碱和石英砂价格大幅上涨,导致玻璃生产成本上涨,但目前是淡季,玻璃需求下降。成本的上升导致玻璃现货价格下降空间被压缩,但是高价状态下,贸易商不愿意冬储,面对库存的累积,厂家承担着资金占用和库存压力。所以现在企业是涨价有压力,降价有阻力,处于“两难”境地。
据了解,2016年全年玻璃成本上涨幅度近30%。“虽然当前价格仍然是近年来的最高价附近,但是利润已经下滑不少,不过即便如此玻璃厂家生产利润也在10%以上,面对当前的淡季,如果玻璃厂家想要带着10%以上的利润进入未来的需求启动期,难度是很大的。”国泰君安期货分析师张驰认为,当前企业最明智的做法是在压力初期迅速与下游贸易商达成冬储协议,消化淡季库存。如果到2017年开春,带着巨大的库存压力,而需求没有预期良好,甚至需求不振,那么玻璃行业有可能要再次经历2014年玻璃价格持续下滑至年中的格局。
企业眼中节前节后的市场
在玻璃厂家看来,当前,一方面市场进入全年最淡的时期,缺乏需求的支撑,价格下调已是必然,但同时由于成本的攀升,也没有多大的利润空间可供开展降价策略,使企业陷入两难境地。但节前价格还会不同幅度下调,部分厂家的优惠措施也会陆续出台,总体还将呈现震荡下行的趋势。
尽管如此,焦勇刚表示,目前尚有几点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对价格形成一定支撑,使价格降幅、速度有所延缓。
第一,库存基础低,总体库存处于2016年以来的低位水平,而且仍低于去年同期(部分区域高于);
第二,纯碱价格不断上涨,而且涨幅比较大,使玻璃生产成本大幅抬升至近几年的高位水平;
第三,需求刚性减弱,价格杠杆的效应不再明显;
第四,企业资金状况好于以往几年,不急于降价收款。
在他看来,节后下游企业陆续复工后,将会迎来2月底3月初的补货行情,消化掉一部分春节假期累积的库存,届时价格可能会趋稳反弹,主要取决于终端订单的多寡和企业库存的消化速度以及对上半年经济运行的预期方向。所以整体来看,玻璃厂家不必过分担忧,还是可以过上一个安稳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