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新玻网,我们将会竭尽全力为您服务!

北方市场调查:玻璃产业“元气”恢复仍需信心支撑

发布时间:2016-09-28 浏览量:1150 来源:新玻网
   引言:
  
  被众人“亲昵”的北方市场
  
  记者:“是什么原因促使您要来看看东北和华北的玻璃市场?”
  
  市场人士:“这里是玻璃产业整合最好的地区,区域内基本维持着供需平衡。”
  
  投资大佬:“玻璃市场行情真有那么好吗?”
  
  分析师:“区域间价差变化较大对其他地区的影响。”
  
  交易所:“从去年到今年,本溪迎新玻璃和河北沙河玻璃的相关性在86%上,该区域玻璃价格对期货价格和对整个现货市场价格的影响力可见一斑。
  
  从以上市场各人士的回答中便可看出,北方玻璃市场成为了当前众人所“亲昵”的地区之一。
  
  事实上,北方玻璃市场被大家所关注的原因远不止这些,从800元/吨上涨到1400元/吨,从胀库演变到清库,以及北货源源不断地南下,近两年的北方玻璃市场无不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
  
  在北方玻璃市场中,2012年之前,由于东北地区玻璃生产企业较少,需求量大,一直处于净流入的状态,市场价格居高不下。东北市场一直曾有着“价格高地”领跑全国玻璃市场的特征。
  
  但在2012年之后,受到本地新建生产增加的影响,市场竞争非常激烈。随着2014年以来东北玻璃产能的大幅提升,“高地”优势已然消失。
  
  期货日报记者了解到,2013—2014年随着迎新、信义等玻璃集团在东北地区新增生产线,东北玻璃产能明显提升,2014年产能达到0.9亿重箱,较2013年增长40%。
  
  对于这一点,河北迎新集团本溪玉晶玻璃有限公司总经理赵晓亮也深有感触。“其实早在2014年下半年就已看出了会经历玻璃市场大熊市的趋势,因为东北地区首当其冲,经济结构与其他地域略有区别,再加上后期有不少玻璃厂也在不断地相继投产,就造成了短时间里,玻璃需求量下降,产能急速增加,呈现出阶段性严重的供需不平衡。”赵晓亮表示,2014年6月份,东北的玻璃厂家陆续开始降价,东地区玻璃市场洗牌大幕拉启。
  
  在成本控制、资金、企业管理等诸多优势下,一些新晋企业在市场竞争中逐步将一些老牌东北玻璃企业淘汰出局,完成东北市场的“洗牌”。
  
  赵晓亮告诉期货日报记者,通过2年多的市场洗牌和整合,东北地区玻璃市场相继停掉了10几条生产线,目前基本达到了区域内的产销平衡,玻璃价格也有了逐步的回升。
  
  但需要注意的是,因受到经济发展程度的影响,北方地区,尤其是东北等地区的玻璃市场较华东、华南、华中等地区在市场规模、产业集中度、深加工市场等方面均表现不足。
  
  根据中国玻璃期货网的统计,2015年东北地区玻璃年产能不足1亿重箱,仅占全国总产能的7%,深加工产业也远不及华东、华南。此前,东北地区的玻璃加工企业大部分以房地产建筑装饰装修为主,尽管目前有部分玻璃加工企业已开发了其他领域的玻璃产品,但仍没有形成较大的规模。
  
  “快出”主导冬储节奏放缓
  
  虽然规模远不及珠三角及长三角等发达地区,但北方玻璃市场特有的季节特性也决定了它的“不可忽视性”。
  
  尤其是近些年来,北方冬季也常常出现了北货南下的局面。在区域市场价格差异变化比较大的时候,为了增加冬季销售,北方地区不少玻璃会运输到南方市场,对南方地区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而这一切源于北方地区较强的传统季节变化对于市场需求有着比较大的影响。这其中,东北地区季节性特征最为明显。冬季下游建筑业和加工业停工时间较长,从11月到来年的3月,一般玻璃需求会存在有5—6个月的“真空期”,从而导致玻璃生产企业库存和市场价格在季节性因素影响下波动。
  
  实际上,玻璃市场中素有的“冬储”的由来也与东北地区冬季气候严寒,玻璃下游建筑业和加工业停工周期长有关。
  
  “‘冬储’顾名思义,就是冬天储备货物。”北方某玻璃厂的相关负责人向记者坦言,为啥冬储,就是因为价格低,冬天存着货不出售等待来年的小阳春卖个高价。
  
  记者了解到,由于玻璃为连续生产,进入冬季后企业库存压力较大,因此通过降价、保价等方式吸引贸易商进行“冬储”,以缓解自身库存压力。
  
  “东北地区冬储玻璃是受到季节因素影响产生的特殊时期解决玻璃生产企业冬季生产经营所需资金的办法。”业内资深人士陈小飞告诉记者,由贸易商提供一定数量的资金,玻璃生产企业进行一部分价格让利。“冬储销售措施有利的一面就是能够缓解玻璃生产企业冬季不能销售,而造成资金短缺的情况。不利的方面就是由于冬储数量过大,造成次年春季以后市场价格启动压力比较大。”
  
  谈及冬储,不少业内人士认为,东北地区冬储情况和玻璃行业周期性调整有一定的相关性。在前期本地区产能增速比较多之后,受到供需矛盾严重失衡的影响,使得冬储价格高于现货销售价格,使得冬储的贸易商和加工企业遭受较大的损失,削弱了该市场贸易商冬储的积极性。
  
  从2015年开始,东北地区玻璃冬储的思路其实已有了一些变化。多数玻璃生产企业和加工企业开始尽量增加出口和销售到南方市场和华北部分市场的办法,实现当期销售。尽可能地不增加本地区冬储产品,以便次年春季市场价格的启动。
  
  “往年,一看市场行情好都会多存点,但现在没有必要再去做这个事。”在上述玻璃企业负责人看来,所谓的储,是在某一环节减弱了。只要是目前这个价格,市场都不会储了,都是正常出货。市场良性循环运转起来,资金能够正常回笼运作。
  
  “我们今年冬储的思路就是尽量能少冬储就少存,备足自己的流动资金。只要价格相对来讲还可以,能走出去就走出去,这样的话对开春以后,市场的启动时会有一个很好的作用。”据赵晓亮介绍,他们今年将拿出2条半的生产线全部随市场出货,只留有一条半的量作为冬储的备货量。
  
  记者发现,此次走访的几家北方玻璃企业库存都处于低位,今年来始终维持在一个较低的水平。
  
  红火背后出口“亮点”喜人
  
  库存低位说明了什么?货都销出去了。这一点,从此次走访的几家企业反映的订单情况来看也足以能够证明。
  
  记者了解到,今年以来,北方这些玻璃厂家的订单量普遍都有了明显的增加,尤其是下半年以来,订单量上有了一个“质的”的飞跃,有的厂家加工订单量甚至比去年翻了一倍。目前,该地区不少玻璃企业的订单排产计划到了10月底甚至是11月,而订单“排产计划”一词在也只有玻璃市场行情好的时候才会出现。
  
  玻璃市场“三、四年等一回”的红火场面今年终于来到了,这也令东北市场有所受益。“一方面,市场价格的‘水涨船高’,下半年以来东北玻璃价格涨幅达到20%以上;另一方面,供需面的改善,从调研的玻璃企业来看,出库情况较好,库存水平较低。”中信期货分析师张骏称。
  
  不论是在玻璃深加工企业,还是在玻璃生产企业,走在硕大的厂库里,吸引记者的不止是排队等候拉货的货车,还有一些木箱订制的玻璃架子。只见一排排用木箱加固的玻璃架子整齐地排在仓库里,就像是一个个英勇的士兵守卫着整个硕大的厂子。据介绍,这些架玻璃基本上都是用于出口。
  
  不可否认的是,今年房地产市场需求增加了玻璃的消耗,汽车和出口行业也有了明显的增加,尤其是出口成为今年市场需求的一大亮点。上个月期货日报记者在走访沙河地区时了解到,该地区玻璃出口量较去年同期有着40%左右的增幅。而在东北和华北地区也同样如此,出口情况异常喜人。
  
  “我们之前没有做过出口,今年5月份开始我们能够做到30%的产量。如果按一年300万重箱的产量计算,出口能做到100万重箱,主要出口到非洲C类地区。”上述玻璃企业负责人如是说。
  
  而在辽宁本溪玉晶记者了解到,目前有1条半生产线做出口以及津京唐的优质浮法玻璃,未来,将会增至2条甚至到2条半的生产线来做出口和发往津京地区优质浮法玻璃产品的销售。
  
  同样,在华北市场,出口也是一样的红火。“我们现在库存20万重箱,8天产量,比往年同期要少,去年大概是50万重箱左右。”河北明营建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桑路明介绍,公司今年出口量整体上涨了超过40%,发往拉丁美州、非洲等一些国家,出口订单排期排到了一个月以后。
  
  而考虑到秦皇岛的临港优势,做出口有它得天独厚的条件,再加上公司新的领导班子订的基调也是加大出口,所以中国耀华玻璃集团有限公司秦皇岛弘耀节能玻璃有限公司的出口上升速度非常快,整个出口也在持续增加。中国耀华玻璃集团有限公司销售部部长曹红告诉记者,目前公司的茶玻的出口能占到80%,深灰的出口能占到90%,白玻的出口占15—20%。
  
  “全球我们可以覆盖80几个国家和地区,发展中国家地区相对用的会更多一些,像南美、非洲、中东、东南亚包括印巴地区,这些地方发展建筑基础相对比较薄弱,对玻璃的需求量很大。”曹红称。
  
  据了解,今年以来,玻璃出口量增加主要是基于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人民币汇率变化造成国内产品出口竞争优势的增加;另一方面也是国内生产企业为了减轻国内市场竞争压力,平衡区域价格差异的结果。在国内原片玻璃出口量增加的同时,加工产品出口量也有比较大幅度的增加。
  
  寻出路“一专”基础上做“多能”
  
  在北方玻璃市场中,受地理限制,东北市场与主流玻璃市场之间相对割裂,从而形成较为独立的一个市场。但是随着地区价差的波动,尤其是像14—15年东北玻璃价格深跌导致地区价差扩大时,仍有一部分东北玻璃外销华东、华南市场,并对当地市场造成一定的冲击。
  
  同样,虽然现如今东北玻璃市场供需结构相对平衡,但是也抵不过外来低价货源的冲击。此次调研记者了解到,东北和华北与沙河的正常价差在200元/吨左右,沙河的货车一旦进入东北,东北地区的玻璃企业老总便会“眉头紧锁”,随时要做好“应战”的准备。
  
  “尽管区域间的生产企业在价格和产品品种、规格等方面有一个联动的效应,但是也存在比较大的竞争压力。尤其大部分生产企业产品基本雷同,还是需要依靠自身的竞争优势取得领先地位。”张骏说。
  
  调研中记者发现,在玻璃市场整合过程中,北方市场尤其是东北地区的玻璃企业已逐渐认识到市场平衡、产业升级、产业链拓展等方面的重要性。其中,玻璃生产企业不再一味的通过产能扩张、价格竞争来夺取市场份额,而是通过产品精细化、差异化争取更多市场,通过发展深加工来提高产品附加值和利润。同样,玻璃深加工企业资金管理意识逐步提高,在选择订单方面也表现的更为谨慎,同时通过加大研发力度提高产品的竞争力。
  
  “未来,我们认为在普通玻璃上找出路没有实际意义,经过这段时间出口的变化,我们想把加工玻璃的出口也带动起来。”赵晓亮说,从过年开始我们筹备了制镜和一些夹胶生产线,这样的话可以就可消化将近一条生产线四分之三的产能。“不管以后市场行情再好或是再坏,玻璃始终该往外走的走,国内一直保持东北地区属于一个货源短缺或者是微缺的状态。”
  
  而作为东北地区典型深加工代表之一的本溪至善钢化技术玻璃有限公司依托玉晶原料基地,致力于就地就近做大做强玻璃产业。“目前,做玻璃的已经着眼于更广阔的领域,新型强剂材料、硅酸盐这样一个技术,也是在‘一专’的基础上做‘多能’。”本溪至善钢化技术玻璃有限公司负责人李彦双表示,基础产业玻璃加工,不管是“一带一路”,还是东北地区面向东北亚也好,都涉及的是我们制造业加工品牌向外走的问题。
  
  在李彦双看来,去库存,实际上就是找出路、找替代。“橱柜、菜板、加热板、面板等新兴需求,家装玻璃未来需求会越来越大。”
  
  目前拥有4条生产线的耀华玻璃集团,隶属于两个全资子公司。一个是北方公司2条颜色玻璃,现在做的是茶玻和福特蓝。另外一个全资子公司是弘耀公司2条白玻生产线,4条线产能大概在一年1380万/重箱。“后期操作,以保持价格稳定作为操作的主要思路,还有及时调整生产品种的种类,通过生产品种的调整,促使价格的维稳。”曹红称。
  
  价格修复后上涨同步意见不一
  
  如今,谈及日子的改变,北方玻璃企业感慨万千。“过去吃清水,现在变煮鸡蛋,啥时候要能再能加片肉就好了。”上述玻璃企业负责人调侃道,玻璃价格连续几年在低价位运行,很多玻璃企业都因此伤过元气。待把资金都耗干后,现在有点“回血”的状态了。
  
  “现在玻璃厂老板又恢复了挺直腰板、头高昂、面带微笑的姿态。”在他看来,玻璃行业要是能够维持住这个行情有一两年的光景,这些受过伤的企业都会恢复元气。”
  
  希望美好,但现实却再次被泼了冷水。自7月以来,一路疯狂上涨的玻璃价格突然断了“挡”,踩起了“急刹车”。中秋节后玻璃市场上涨开始松动,各区域出现不同程度的回调,与此同时,期货盘面也呈现出了回落震荡的态势。
  
  “前期价格的上涨是玻璃行业周期变化的正常阶段。由于华南地区价格上涨速度过快,加大了和周边市场的价格差异,造成大量的外埠玻璃流入华南市场,从而引发本地区生产企业价格回调。”在陈小飞看来,这是市场价格变化过程中的必然阶段,是市场价格理性回归的结果。
  
  短期的价格下跌更多受前期上涨过快以及运费上涨、节假日等因素的影响,修复回调的意味更浓。同样,山东金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期货部负责人焦勇刚也认为最近的行情是属于修复性的行情。
  
  “从市场需求端来看,目前,房地产反映的主要数据短期内年底之前不会有较大的影响,其实需求端还是相对稳定的。在销售价格大幅上涨的前提下,最近几个月新点火复产的产能增加也并不是很多,反映出厂家对这种一个是对自身发展理性程度有所增加,再一个就是对行情走势信心不足。”焦勇刚表示,目前,阶段性的区域价格回调也属正常,预期未来可能在1—2个月,起码在现货“金九银十”旺季期间,玻璃价格或维持坚挺。
  
  在张骏看来,短期的玻璃市场回调将持续至国庆节后。未来市场分歧在于房地产需求增长能否持续,即供需面改善的驱动力是否尚在。“10月份以后北方地区将逐步进入淡季,对整体市场需求会造成一定的影响,但在年初房地产投资和新开工大幅反弹的支撑下,四季度建筑玻璃需求淡季不淡的预期犹存。”
  
  谈及玻璃市场未来的风险,业内人士认为,一方面是运费上涨影响持续发酵,加重下游观望情绪,从而影响玻璃企业出库。此外,冬季极端天气对下游开工、运输等也会产生一定的利空影响。另一方面,房地产销售失速下滑、楼市调控政策大范围收紧会影响房地产和建材需求持续复苏的预期。

注:新玻网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新玻网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标明文章作者和“来源:新玻网”,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新玻网或将追究责任。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新玻网编辑或补充。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