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需求依然向好,玻璃期 货主力合约尾盘拉涨。本周一,玻璃主力合约尾盘拉涨,再次站上2000点,高2025元/吨,收盘2021元/吨,结算1968元/吨,涨幅2.64%,总持仓38.2万手。
期货方面,日线级别玻璃主力合约仍然处于多头趋势,打破5日、10日、20日均线,CJL指标缩量,持仓兴趣走低,MACD指标蓝柱变短,快慢线交死叉。短期来看,现货价格易涨难跌,玻璃行业库存大幅下降,叠加原材料和成本的同比降低,行业利润率也将提高,整体供需仍然较好,且技术上看周线级别多头趋势未变,建议偏多思路对待。
现货方面,相较于上世纪90年代,玻璃价格4000多元/吨的历史高位,在持续五年的供给侧变革的大背景下,目前2200元/吨的玻璃现货价格只能说还仅处于历史中等价格水平,价格上涨局面仍将持续,预计年内玻璃现货价格高点将触及2600-2800元。
“碳排放”是继“环保”之后,“供给侧改 革”的又一手段
过去玻璃产能的减少,诸多玻璃厂的关停,“环保治理”功不可没。特别是在北方地区,玻璃产能大幅降低的主要手段是落实环保政策。沙河地区从44条生产线减少到19条生产线,大部分企业的关停和搬迁,都是因为环保。而近期所报道,国家环保部突击检查唐山钢厂环保造假的事件,预计会在河北上下掀起一场“环保风暴”,河北的玻璃产能减少仍是趋势性的大概率事情。
过去在玻璃行业中的“去产能”,大多是集中在环保政策较严的“京津冀”地区,因为离首都和雄安新区较近,所以成了“治理对象”。而自今年开始,“碳达峰”“碳中和”“3060”方针已经成为国家承诺和国家战略,那么可以预见的是,未来的“去碳化”、“能耗指标”将成为限制“产能”的重要手段。
在这个背景下,不仅是玻璃行业的“产能”会严控甚至减少,其他诸如钢铁水泥之类的高耗能将一样受到限制。在未来的供给端,一定是产能逐渐减少趋势,叠加后疫情时代的货币宽松,大宗原材料推动产业链所有产品的价格上涨,将会传导成为一种全产业链价格上涨和“通胀”主旋律。
原材料大幅上涨,玻璃厂家产销率同期较高,库存同期较低,玻璃行情仍将走强。
环保治理、能耗管控,不仅仅是针对玻璃行业,在上游砂矿、纯碱行业,同样面对着成本上升、产能严控、价格上涨的局面。随着今年光伏玻璃的大规模投产,供需矛盾下,玻璃行业的所有原料端和基建材料端都将出现价格大幅上涨的局面。这将带动玻璃成本上涨,进而促使玻璃价格大幅提升。
在库存端,2021年一季度的玻璃厂家库存,应该说是历年来厂家库存较少的一年。一季度的产销率基本维持在120%以上。过去几年,年初开局很少出现这种局面。低库存使得玻璃厂家提价的心态尤为坚决,特别是“后疫情”时代,世界经济复苏带动的需求增加,叠加了两年需求的世界经济和货币扩张,带动各企业订单满负荷运行。且深加工成品价格上涨也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综上看,今年玻璃价格上涨局面仍将持续,阶段性的高位震荡,只是一种蓄势待发。今年的玻璃价格极可能创近五年新高,高点预计会触及2600-2800元。
目前市场总体走势逐步趋稳,偏强运行为主,前期价格大幅上涨的趋势有所放缓,市场成交情况总体较好,下游加工企业订单积极性较好,贸易商补库速度有所减缓。厂家库存有所下降,短期内价格将保持偏强势状态。全国均价2176元/吨左右。全国样本企业总库存继续下降16.91%至3128.99万重箱,同比下降66.05%,库存天数15.9天,均为5周低位。
在玻璃价格上涨带动下,企业产销乐观,贸易商拉货积极性较高,下游刚需备货,华北沙河市场生产企业库存环比下降42.64%至156.7万重量箱;京津唐市场及华南、华东、华中等区域整体库存环比均下降百分之十几,整体来看中长期需求依然向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