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疫情尚未结束,在“内循环”方针指引下,国内经济压抑已久的市场需求在二季度以来开始逐步显现,并在三季度有所爆发。这让我想到了2003年非典后的报复性消费行情。而这一次的新冠疫情,与上次非典相比,压抑的更久,爆发的更强,像卯足了劲的弹簧。后疫情下,国民经济秩序逐步恢复,整体的需求逐渐呈现良好上升态势。
连续五年的8.12淄博会议,都带动了当年下半年的玻璃市场行情,而往往市场当年上半年的市场情况并不好。而今年的玻璃行情,早在5月份就已经开始启动,在7月份过后,8月份各厂家的库存已经环比大幅下降,最高降幅比今年一季度的库存高点下降了80%。全行业也由1.5亿重箱库存下降到目前的7000万重箱库存。在此低库存情况下,各厂家涨价底气也比较足。
站在产业链角度,上半年玻璃原片价格的下滑,对于下游加工商来讲,因为成品玻璃终端价格的锁定,造成上半年产业链利润由原片企业转移到加工企业,加工企业的利润大增。而下半年,强势的上游原片行情,对下游加工行业造成了一定的利润挤占,个别企业因接单未考虑下半年原片市场的行情变化,开始出现亏损。目前社会库存方面,中间经销商有一定比例的存货,而对于加工厂来讲,诸如南玻耀皮台玻等大型加工企业,因为他们有自己的原片生产线,不会也没有资金去大批量去存原片玻璃;对于100人以下的小型加工厂,没有资金实力和厂房来存货;目前能大批量存原片的加工厂,大多集中在200-300人规模的中型加工厂,山东省内这种中型加工厂基本存货在1个月以上。
而国内大部分加工企业的订单已经接到明年,所以后期的需求量仍有保障。强势原片格局仍将持续,下游所能博弈的余地并不大。
在这个行业基本格局状况下,下一步玻璃原片的价格不是涨不涨的问题,而是怎么涨的问题。所以,关键时期的关键会议,在于怎么维持行业整体健康发展,增加盈利和继续提升价格。有些原片企业希望一步到位,一次100元/吨上调;有的企业建议以稳为主,小步快跑,按60元/吨分阶段上调。但几乎全体厂家的共识是,下半年价格突破2000元/吨是没有问题的,个别乐观厂家甚至看到了2400元/吨。
其实对于下游加工企业来讲,并不怕价格涨多高,因为价格可以向下传导,而是希望原片玻璃价格能一次性涨到位,这样便于接单。加工企业就怕原片价格天天涨,不知道原片价格涨到什么程度,造成后期不知道如何接单定价。
而对于期货市场来讲,大家在前所未有的玻璃现货市场局面下,开始变得茫然,不知道该怎么操作,资金、库存、预期通通无法用历史经验来进行验证。站在山腰上,大家已经开始出现了分歧。是继续向上,还是原路返回?大家讨论的不亦乐乎。这里我只讨论现货市场,对于期货,我是外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