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疫情影响下的玻璃供需失衡局面,伴随着复工复产的号角吹响,需求拉动渐有起色,在跌跌不休的行情局面中,撕开一道裂痕,那是光照进来的地方。
曙光初现,玻璃行业在经历将近两个月的低位徘徊后,新的阶段性行情已经悄然而至。而下一步,“稳中求进”将成为主基调。
4月25日,鲁豫苏皖玻璃市场研讨会在滕州金晶召开。河南中联、山东巨润、凯盛晶华、滕州金晶四家玻璃企业就目前的市场行情做了深入交流。会后,各家企业价格普遍上调1-2元/重箱。
鲁豫苏皖是个比较独特的区域,它位于华北和华东的交汇处,既靠近玻璃市场的产能集中地沙河地区,又靠近市场需求旺盛的华东区域,造就了该区域玻璃市场行情的独特表观。目前来讲,该区域厂家的价格仍然维持高位水平,个别厂家4月份的销售均价仍然维持在75元/重箱以上,成为全国最高价格地区;但降库幅度也较为明显,个别厂家一周产销率达到了130%,库存降幅也达到了18%以上。而四家企业之间的及时沟通和充分交流,也确保了该区域市场供需的基本平衡局面。
翻开去年6月28号的文章《玻璃价格“80后”,豫鲁苏皖定全国》,在河南中联主持下的市场研讨会,去年该区域首提价格“80后”概念,当时行业内诸多人颇不以为然。这次会议,大家还在回忆,彼时行情与今年此时行情何其相似,都是在需求疲软、价格下跌的局面下,大家研讨市场形成行情判断,最终去年年内价格已经突破并实现了“90后”,若不是疫情影响,该区域将紧跟华东地区,价格一定会突破“100元”大关。
极端行情下出现极端局面。今年一个奇怪的现象是,华南的价格低于沙河,这在近几年的玻璃行情历史上还从未有过。这个时间阶段,产能大的企业,所承载的压力当然是巨大的,颇有点儿火炉上备受煎熬的情形。当然在营销操作中,也略显得慌不择路,缺少章法,在区域市场全国性布局企业的内部销售系统紊乱下,区域传染一大片,带动华南、华东、东北全国性的价格下滑。在存量市场上,价格战虽是一种有效的利器,但也要看到极端行情的阶段性和特殊性,根本问题应该是把自身的产能降下来,产品进一步走差异化和可持续发展的路子。在价格和产量两者取其一的艰难抉择中,减量保价才是根本选择,如果价格持续维持低位,这个产量也是保不住的。这也印证了玻璃行业的集中度不高和整体发展的低层次化。
最近一周,玻璃产销率已经提升,从周产销率来看,3月中旬玻璃行业的整体产销率还不到60%,而最近一周已经达到了108%。随着国内建筑工地的进一步启动,玻璃行业的复苏局面将会进一步突显。
(统计来源:祝洪旗,在此感谢)
而国外疫情虽然还在持续,但也要看到,根据中国经验历程,光抗疫不生产,哪个国家也受不了。短期内全球战胜疫情也是不现实的,未来的局面一定是一边抗疫一边生产,“带疫作业”,这是未来全球经济图景的大趋势。所以,不要过分担心出口和外贸,要通过时间来等待伤口自愈。
一季度国内GDP的负增长,在稳经济保就业的政治任务下,特别是中央坚决实现“2020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梦想,在这种背景下,经济情况会一天好过一天,中国率先走出低谷也是大势所趋。那么这样来看,经济形势最艰难的时间已经过去。当然,玻璃的需求会有一个并不长的滞后性,但时间也不会太晚了。
走在大街上,仍然会看到一幢幢尚未交工的楼房,等待着大批量的玻璃外衣。土地财政下的土地审批权力进一步下放至省一级、特别国债和PPP的启动,棚户区改造的力度加大,都将成为稳经济加码的有效举措,而这利好于玻璃需求。
维持前期的市场判断,不再赘述,等待时间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