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风向标确立——玻璃期货交割基准地移师沙河
郑商所发布通告,自2015年5月第16个工作日(含该日)起,对指定玻璃交割厂库仓单升贴水进行调整,交割基准地将移师河北沙河。将沙河地区作为玻璃期货交割基准地,比较贴近玻璃现货市场实际,而且也相对公平合理。 之所以以沙河地区为基准地,一方面,沙河地区玻璃价格标杆作用日益显着,具备基准交割地的条件;另一方面,将非基准地升贴水的设置依据运费及品牌价差确定,容易被市场理解和接受,
沙河已有13家玻璃生产企业,共计43条生产线,日产能29000吨,而且玻璃市场竞争充分,生产企业调价对国内玻璃现货市场有指导意义。因此,沙河地区更适合做玻璃期货交割基准地。据统计,玻璃期货2013年共形成标准仓单4447张,其中沙河地区形成仓单1695张,占比达38%。期货市场的价格反映的是未来商品的供求关系,这里的未来商品指的是可以交割的未来的商品,沙河地区玻璃的大量交割,使得投资者更多地以沙河地区的玻璃供求情况来预测期货价格,决定买卖。
2、巨星陨落---华尔润破产清算
全国最大民营玻璃企业华尔润10月20日停产清算。总部在江苏张家港的华尔润是国内大型浮法玻璃企业,现有员工8000多人,总资产90多亿元,拥有20条浮法生产线。集团公司玻璃产销总量连续13年列国内同行业之首,其在江门的基地一度是国内最大的浮法玻璃生产线,华尔润前任董事长陈惠南也曾于2005年、2006年、2011年和2012年登上胡润富豪榜。
实际上,虽然华尔润的倒下令外界震惊,但在业内人士看来只是行业处境的一个写照。房地产业黄金期已过,增速下滑严重,汽车业也处于低潮,而平板玻璃最主要的下游行业房地产占75%份额、汽车行业占了约15%左右;糟糕的是,在需求端一路下滑的境况下,玻璃行业依然快速扩张,导致产能严重过剩,然后企业间不得不采用低价竞争策略,价格甚至跌破成本线。2015年玻璃行业虽不得已加大冷修、停产规模,但减少的产能远不及需求端下滑的速度,行业供大于求难以改善,整体市场依然在低谷中艰难挣扎。
据了解,华尔润的玻璃产品基本定位在中低端,90%以上产品用在房地产行业,所以当房地产一落千丈时,华尔润玻璃的处境便不难想象了。华尔润上世纪80年代初便已成立,几乎与沙河玻璃同时起步。公司规模大,生产线亦老化严重,很多玻璃不是卖不出去,而是窑炉都达到了其使用寿命的极限,所以华尔润需要大笔资金对各条生产线的玻璃窑炉进行全面冷修改造,才能恢复正常生产并达到环保要求。但资金从何而来,地方政府的支持力度怎样,同样是决定华尔润生死的关键因素。
在华尔润内部制定的“十二五”规划中,“扩张”是总基调。但由于管理不善,该项目进展并不顺利,巨大的公司规模、庞大的员工数量、旗下众多的子公司在这时候反而成为了华尔润改善经营、产业升级、走出困境的障碍和背负不起的包袱。此次华尔润的停产清算,无疑是玻璃行业具有标志性意义的事件,这或许是加速推动玻璃行业产能退出、行业整合步伐的信号。
3、技术突破—在玻璃表面直接生长石墨烯
石墨烯是一种由单层碳原子构成的正六边形“蜂窝状”薄膜,在光、电、热、力等方面具有优异性能。北京大学刘忠范院士领导的团队经过3年多的努力,在玻璃表面成功实现了石墨烯的直接生长,现在他们能在任意玻璃上长出石墨烯,而且在保证质量的情况下,生长时间从一小时缩短到十分钟。 石墨烯在玻璃表面的直接生长,打破了之前石墨烯玻璃须用液相涂膜或转移法获得的瓶颈,省略了转移工艺,可以节省成本。刘忠范说,在玻璃上直接长出石墨烯“改变了一个行当”,期待其是一个杀手锏级的应用,有着非他不可的用途。据了解,由于石墨烯玻璃兼具玻璃的透光性以及石墨烯的导电、导热和表面疏水性等优点,未来可应用于热致变色窗口、防雾视窗以及光催化等方面。此成果有望加速石墨烯材料与玻璃产业的融合,推动石墨烯玻璃大规模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