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起世界上最坚固的物体,大家基本上第一个想到的就是钻石。确实,钻石作为典雅和尊贵的象征,在日常生活中给人类带来了无限的美好。尤其在结婚时,新郎新娘互换钻戒也是婚礼上最隆重的仪式。但是钻石真的是世界上最坚固的物体吗?其实不然,最坚硬的物体其实是一种玻璃。
玻璃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非常常见。如果我说玻璃要比钻石还坚固,大家是不是会嗤之以鼻?这并不是开玩笑,虽然玻璃在我们的印象中都是非常易碎的物品,但是,世界之大无奇不有,真的有一种玻璃比钻石还要坚硬,它就是著名的“鲁珀特之泪”。
鲁珀特之泪是将熔化的玻璃靠重力自然滴入冰水中,从而形成这些如同蝌蚪状的“玻璃泪滴”。被俗称为“鲁珀特之泪”,鲁珀特之泪看上去就像一条蝌蚪一样,头部非常圆润,但是却拖着一条长长的尾巴。这种玻璃有着奇妙的物理特性:泪珠本身比一般玻璃坚硬很多,能在8吨压力下保持完好无损,但是若抓住其纤细的尾巴、稍微施加一些压力,那么整颗玻璃泪就会瞬间爆裂四溅、彻底粉碎,画面十分壮观。
那么鲁珀特之泪为什么会有这么特殊的性质?鲁珀特之泪的奇妙其实都是“应力”在作怪。在鲁珀特之泪制作的过程中,滚烫的玻璃遇到水之后,表面快速的冷却,但是材料内部却没有完全硬化,还处于一种柔软的状态,当内部冷却时,外部却在收缩。这无形在玻璃的表面施加压应力,而内部却产生拉应力,两种力形成一个奇妙的稳定。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轻轻在鲁珀特之泪的尾巴上一捏,他便粉身碎骨的特性,因为这应力的平衡被破坏了,当外部遭到破坏时,这些残余应力迅速释放出来,使得裂纹瞬间传遍全体、支离破碎,据高速摄影技术观测,其裂纹的传递速度可达秒速1450米-1900米。
其实鲁珀特之泪的奇特原理也被广泛的应用在生活中,钢化玻璃便便应用了此原理,他硬度高,但不能像普通的玻璃那样随意切割,于是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更多的可能。
中国的钢化玻璃历史最初始于1955年,由上海耀华玻璃厂开始试制,1958年秦皇岛市钢化玻璃厂试产成功。1965年秦皇岛耀华玻璃厂开始生产军工用钢化玻璃,20世纪70年代洛阳玻璃厂首家引进了比利时钢化设备。同期沈阳玻璃厂化学钢化玻璃投入生产。20世纪70年代开始钢化玻璃技术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全面的推广和普及,钢化玻璃在汽车、建筑、航空、电子等领域开始使用,尤其在建筑和汽车方面发展的最快。
钢化玻璃属于安全玻璃,是一种预应力玻璃,是将玻璃加热到接近玻璃软化点的温度(600-650℃)以迅速冷却或用化学方法钢化处理所得的玻璃深加工制品。它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玻璃和耐热冲击性能,又称为强化玻璃。其特点是在玻璃表面形成压应力层,机械强度和耐热冲击强度得到提高,并且有特殊的碎片状态。为提高玻璃的强度,通常使用化学或物理的方法,在玻璃表面形成压应力,玻璃承受外力时首先抵消表层应力,从而提高了承载能力,增强玻璃自身抗风压性,寒暑性,冲击性等。
工业上钢化玻璃的制作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物理钢化法,另一种就是化学钢化法。
物理钢化法就是将玻璃加热至接近玻璃的软化温度,然后对其两侧同时吹以空气使其迅速冷却,以增加玻璃的机械强度和热稳定性的生产方法。加热玻璃的淬冷是物理钢化法生产钢化玻璃的一个重要环节,对玻璃淬冷的基本要求是快速且均匀地冷却,从而获得均匀分布的应力,为得到均匀的冷却玻璃,就必须要求冷却装置有效疏散热风、便于清除偶然产生的碎玻璃并应尽量降低其噪音。
化学钢化法即是通过化学方法改变玻璃表面组分,增加表面层压应力,以增加玻璃的机械强度和热稳定性。由于它是通过离子交换使玻璃增强,所以又称为离子交换增强法。根据交换离子的类型和离子交换的温度又可分为低于转变点温度的离子交换法简称低温法和高于转变点温度的离子交换法简称高温法。
钢化玻璃的优点很明显,首先它足够安全,当玻璃被外力刺激,受到破坏时,碎片成类似蜂窝状的碎小钝角颗粒,不易对人体造成二次伤害。其次它强度极高,同等厚度的钢化玻璃抗冲击强度和抗弯强度都是普通玻璃的3-5倍。最后它热稳定性极强,能承受的温差是普通玻璃的3倍,最高可承受300℃的温差变化。
当然,钢化玻璃的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首先,钢化后的玻璃不能再进行切割和加工,只能在钢化前就对玻璃进行加工至需要的形状,再进行钢化处理,过程比较繁琐。其次,钢化玻璃强度虽然比普通玻璃强,但是钢化玻璃在温差变化大,稳定性不够,所以有自爆的可能,最后,钢化玻璃的表面并不光滑,会存在凹凸不平的现象,有轻微的厚度变薄。
钢化玻璃虽性能很优越,但是“鲁珀特之泪”的制作过程并不复杂,而且也具有一定的危险性,这种美到让人心碎的“鲁珀特之泪”你想要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