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制造业领域的天然气消费在中国天然气总消费中所占的比重接近37%,是天然气下游最大的应用市场。但是,目前仍有超过75%的工业锅炉在使用煤炭作为燃料,气化率依然较低。
传统玻璃企业通常被认为是大气污染的“大户”,企业使用煤炭作为玻璃窑炉的燃料,排出浓烟、二氧化硫等废气污染空气,自《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颁布以来,国家层面和“2+26”城市区域层面“煤改气”政策相继发布。
“煤改气”在玻璃行业中推行
截至5月底,新沂市17家玻璃制品企业煤气发生炉全部拆除,比省市要求提前了近三个月。这是该市按照大气污染防控及减煤工作要求,加快推进全市玻璃制品企业清洁能源替代工作的结果。
据了解,在这17家拆除玻璃制品企业中,超群玻璃、孚日玻璃以及三和伟业3家玻璃企业已进行了“煤改气”,并且进行了试生产;九久玻璃、佳艺玻璃、新奥德玻璃、复兴玻璃4家企业正在改燃;乐成玻璃、中兴科技玻璃、双合工贸、高鑫玻璃4家企业确定关停;剩余6家企业中,除海蓝奥德玻璃属于深加工外,其余5家都在考察调研和积极改气准备中。
随着环保的重要性日益提升,往日的粗放型生产更令位于市区的玻璃企业难以为继。在苏山街道办事处多次上门督促和帮助下,位于泉山区苏山街道的徐州良工保温容器有限公司意识到了环保技术改造的重要性,下定决心“煤改气”,成为全市首家“煤改气”玻璃企业,改用天然气后实现了废气零排放和清洁化生产。
去年9月,该公司花费1000万元,引进先进的天然气环保节能型窑炉,替换掉落后的煤气发生炉型窑炉。同时,公司与港华燃气签订合同,铺设全程达2公里燃气管道进入厂区,厂内的燃气管道也经港华燃气验收达到安全生产标准。
同样实现了“煤改气”的还有位于射阳湖镇的扬州旭阳春玻璃制品有限公司。谈及企业的“煤改气”之路,企业董事长陈卫春表示,为了实现“煤改气”技术,企业投资了800多万元,“这对我们来说,无疑是一笔很高的投入。”
“煤改气”的玻璃企业现在如何了?
经过大半年的时间,良工保温容器有限公司率先在全市玻璃行业中完成“煤改气”技术改造。对于“煤改气”给企业带来的变化,良工保温容器公司董事长许家谱算了这样一笔账:“以前公司每天烧15吨煤,改烧天然气后,按照热效率换算每天应烧12000方气。但是由于我们技术改造成节能窑炉,现在每天只要烧7000方气,节约了能源,降低了成本。”此次“煤改气”对车间工作区域也实现了“大换血”式提档升级,机器改造升级,稳定性提升,车间线路重新规划,老旧线路拆除。“改造完成后设备运行更稳定,产品残次率减少,质量更上一个档次,工人工作环境改善十分明显,同时消除了安全生产隐患。”
如今,良工保温容器公司致力发展成非公玻璃企业的环保样板,除了在全市率先实现“煤改气”,回收碎玻璃占生产原料的比例还扩大到了90%,向高效环保化生产又前进了一步。
而旭阳春玻璃制品有限公司“煤改气”在当时曾令董事长陈卫春犹疑这一决定能否给企业带来效益。他坦言:“当初只是因为环保的要求越来越严,企业要想生存发展下去,只能走这一条路。”而让他没有想到的是,使用天然气后,产品的透明度、纯净度得到了一个很大的提升,产品的质量顿时上了一个档次,残次品率也降低了,这是“煤改气”的一个好处。而且“煤改气”之后,操作台上环境整洁,在工人操作的过程中,闻不到任何刺鼻的气味。陈卫春介绍,以前烧煤的时候,虽然成本比较低,但是对环境有一定的污染,天然气是一种清洁能源,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减少了,保护了环境,这是“煤改气”后的另一个好处。
“煤改气”的企业担忧与应对
天然气价居高不下,有企业负责人担忧“煤改气”,令企业的燃料成本猛增,而盈利无力支撑改天然气后的高成本压力。因价格过高而望“气”生叹,是企业在面对“煤改气”时的共同难题,尤其是当各地政策不统一时,单一区域的煤改气,会致使当地玻璃企业在市场竞争中陷入被动的境地;而天然气供应的不稳定,则是企业担忧的另一问题,一旦“断气”,势必影响生产线的正常运转,损失极大。
在充分调研了解“煤改气”之后企业升级换代和后顾之忧后,相关部门并不是把企业的煤气发生炉一拆了之,而是千方百计打消企业顾虑。重点针对改燃后生产成本高,以及企业对气源、气价无保障的最大顾虑,切实做好“煤改气”保障工作。例如新沂市分管领导亲自带领中燃、中油两家燃气公司以及发改、住建、物价等部门,赶往中石油天然气上海东方区域销售公司、中石油天然气苏北销售分公司对接协调气源,积极争取气源和调配政策。此外,对于因“煤改气”导致产品成本提升问题,相关部门积极引导企业申报节能技改扶持资金,从而消除了企业顾虑,保障改燃企业的健康有序运行。
特别是新沂市发改经济委积极参与协调中油、中燃公司向上级争取天然气指标,取得实质性突破。中油公司获6000万立方/年天燃气供应,保障玻璃企业“煤改气”实际需求。同时协调市物价局制定方案,对天然气价格实施最高限价,明确气价在3.03元/立方米基础上,最高上浮不超过5%;并为中燃、中油两家公司分别申请价格调节基金55万元、50万元,以减少供气企业因限价的损失。
为保证改气进度,由该市发改经济委牵头,环保、安监、供电同时参与,对于改气工作靠前指导服务,确保达标复产。尤其在改气以及安全评估方面,邀请专家现场指导帮扶,本着“改好一个,验收一个”的原则,从减少企业经济损失的角度出发,及时组织职能部门以及相关专家开展联合验收。大力支持企业对原来的生产工艺流程进行技术改造,请专家为企业“一企一策”把脉,在管理模式、工艺流程、产品质量及信息化技术等诸多环节进行同步提档升级,有效保证了全市相关“煤改气”企业的转型升级和浴火重生。
正如旭阳春玻璃制品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卫春所坚信,“煤改气”项目刚改造完成,每天的运行成本很高,效益还没有显现出来,但产品质量的提升,必将会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带来更多的客户订单,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双赢。“我们将会迎来一个发展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