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新玻网,我们将会竭尽全力为您服务!

中国玻璃产业的历史回顾与未来展望

发布时间:2018-01-09 浏览量:2401 来源:手机报在线
对于中国玻璃产业而言,从1922年在秦皇岛初出襁褓,至今也有近百年的历史,而其真正实现快速发展基本上是与新中国成立同步,在这期间中国玻璃产业实现了许多令国人骄傲的成就。2018年伊始,不妨来细数这些年来中国玻璃产业所实现的光荣与梦想,厘清她的成长脉络。
 
玻璃产业

 
中国玻璃梦起航的地方:秦皇岛耀华玻璃厂
 
在新中国成立之前,中国玻璃工业的起点要追溯到河北的秦皇岛了。1922年,民族资本家周学熙发起,由滦矿及开平矿共同投资创立了秦皇岛耀华玻璃厂,它被誉为“中国玻璃工业的摇篮”。从其名字来看,“耀华”取自“光耀中华”之意,饱含的是当时民族资本企业的家国情怀。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近代玻璃工业的背后始终有袁世凯家族的身影。耀华的投资方之一滦矿(全称为“北洋滦州矿务有限公司”)就是袁世凯出任直隶总督时创办,而周氏则为袁氏幕僚。袁世凯之子袁克桓曾任秦皇岛耀华董事长,之后还创建了上海耀华。
 
在玻璃制作技术上,当时采用的主要是股份制形式引进的弗克法专利,年产能达到15万-20万重箱。至此,中国玻璃结束了依赖进口的历史。
 
事实上,中国玻璃从摇篮诞生到新中国成立之前的这段道路走得并不顺畅。据了解,1922年至1948年中国玻璃企业主要是中比合办、中日合办和官商合办时期,期间,企业饱受内忧外患的侵扰,在产品类型上也只能生产平板玻璃单一产品。
 
在数量上,至1949年,我国也仅在秦皇岛、沈阳以及大连拥有三座平板玻璃生产厂,24台引上机,年产量为107万标准箱。其余为数不多的玻璃工厂多采用手工操作工艺,生产设备简陋,劳动条件差,生产的制品种类有限。
 
由此可见,新中国成立之初,尽管中国的玻璃产业已经实现了从无到有的世纪性转变,但是受制于历史环境以及技术等多重因素的影响,那时的中国玻璃工业发展是艰难而缓慢的。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玻璃如雨后春笋
 
建国初期的1949年,我国平板玻璃的年产量仅占世界总量的 1.7%,而百废待兴的新中国建设又急需大量的玻璃产品,因此发展玻璃工业对于新中国的建设迫在眉睫。总体来说,这一时期,我国的平板玻璃工业发展迅速,也涌现了一大批新兴企业。
 
1953年,我国恢复和改造了旧中国遗留下来的秦皇岛、大连、沈阳3个厂,并建成上海耀华玻璃厂,并开始自行设计、研究开发、自行制造设备的历程,这就拉开中国玻璃工业的发展大幕。
 
50年代中期至上世纪60年代前后,国家对发展玻璃非常重视。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国家相继建成了洛阳、株洲、昆明、蚌埠、杭州、厦门、宿迁、兰州等有槽引上法玻璃厂,并先后试验成功无槽引上工艺、浅池平拉工艺,建设了秦皇岛、上海、太原无槽引上和一大批小平拉生产线。
 
改革开放助力中国玻璃跨越式发展
 
在改革开放之后,结合世界玻璃工业的发展情况,中国玻璃工业也开始注重以技术创新和产品结构调整为主,加大了对玻璃工业的技改和科研投入。
 
开发中国洛阳浮法技术。经历过文革的打击之后,20世纪70年代后期和80年代初,中国玻璃工业重新焕发生机,这一阶段的最大亮点是开发了中国洛阳浮法技术。该技术得益于洛阳玻璃厂将原压延生产线改为浮法生产线,在前后经历了10年的工业性试验阶段之后,直到1981年通过国家级鉴定,并在之后进入浮法技术的推广应用和发展提高阶段。
 
这一工艺的诞生使得中国成为世界上唯一没有购买“皮尔金顿专利技术使用权”而自行发明浮法工艺技术的国家。从而实现了中国浮法工艺与英国皮尔金顿浮法工艺、美国PPG浮法工艺齐名的世界公认的三大浮法工艺。
 
引进第一条中空玻璃生产线。1984年,深圳光华中空玻璃工程公司成立,它是全国首家生产中空玻璃的中外合资企业。随后秦皇岛耀华工业技术玻璃厂、通辽玻璃厂、上海耀华玻璃厂、南玻集团等紧随其后也引进了中空玻璃生产线。
 
据不完全统计,此后几年,我国又陆续从美国、意大利、德国等国引进了约40条生产线和关键设备,促使其他企业进行仿制和二次研发,提高了机械化生产水平,初步改善了我国中空玻璃生产规模小、产量低、质量差、成本高的落后局面。
 
洛阳北玻研制水平钢化设备。钢化玻璃设备制造多年来一直为西方发达国家所垄断。1995年,洛阳北方玻璃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研制出了“静压提升法水平辊道式玻璃平弯钢化技术与机组”。
 
当年9月,该项玻璃生产技术与机组设备在江苏省扬州市通过专家审定,各项技术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填补了国家一项空白,从而结束了我国不能生产水平钢化设备,全部依赖进口的历史。
 
由此可见,改革开放之后的80、90年代,我国玻璃企业通过技术和自主研发已经开始了行业的快速发展,甚至成功实现一些进口替代。
 
21世纪中国玻璃敢与世界比肩
 
据了解,我国板玻璃产量已经实现了由1978年的1784万重箱提高到2016年的77403万重箱,增长幅度超过40倍。经过一定的技术和经验积累,进入21世纪,中国玻璃在多方面取得好成绩。
 
洛玻“超薄浮法玻璃”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在2006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评选中,“超薄浮法玻璃成套技术与关键设备在电子玻璃工业化生产的开发应用”项目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据了解,电子工业用超薄浮法玻璃工艺技术属于国际玻璃行业中最前沿和尖端的技术领域之一,该技术被国外公司长期封锁和垄断。
 
洛玻集团于2002年设计建成国内第一条电子工业用超薄浮法玻璃生产线,开发生产出1.3毫米以下电子工业用超薄浮法玻璃,并成功应用于信息行业平板显示器领域。
 
“浮法玻璃微缺陷控制与节能关键技术及产业化应用”项目荣获2013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14年1月10日,在京举行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蚌埠玻璃工业设计研究院和中国建材国际工程集团有限公司等联合完成的浮法玻璃微缺陷控制与节能关键技术及产业化应用获得国家殊荣。
 
此前,我国高端浮法玻璃产品长期依赖进口以及能耗普遍偏高,针对于此,该项目实现了首次成功开发世界最大规模的1200t/d优质浮法玻璃生产线,并实现成套装备的完全国产化,产品质量更加稳定,能耗水平国际领先。
 
南玻“高性能铝硅酸盐超薄电子玻璃关键技术”达国际水平。作为中国玻璃企业首批上市的企业之一,南玻集团从1984年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玻璃技术的不断突破。2017年7月22日,旗下“高性能铝硅酸盐超薄电子玻璃关键技术及产业化”项目科技成果和新产品鉴定会在广州举行,与会专家一致认为南玻集团的该项目整体技术水平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其中大规格超薄成型、超白色度控制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在如今电子消费市场行情见长的情况下,南玻旗下一款超薄玻璃可见光在92%以上,颜色和LAB值都非常小,颜色透亮、色泽明亮;在柔韧性度上,拿到手上可实现和纸一样的感觉,具备良好的抗冲击强度,不仅能满足全面屏对屏上产品的装饰要求,而且能很好地应对全面屏对抗冲击性的要求。
 
不仅如此,该项目还开发了多种新型高性能铝硅酸盐玻璃配方,并且率先在国内外量产了0.2~0.3mm厚度的浮法高性能铝硅酸盐超薄电子玻璃产品,为OLED屏、3D手机盖板玻璃、5G通讯技术所需的双玻璃等高端市场应用提供了技术支持。目前该产品已广泛应用于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显示终端中,逐步替代进口产品。
 
总体而言,从以上中国玻璃产业走过的近百年峥嵘岁月中,我们能够感受到中国玻璃企业一路走来的光荣与梦想。时至今日,尽管中国玻璃产业又面临着如产能过剩、环保压力以及智能化转型等多方面的挑战,但是我们仍然期待世界玻璃能加速迈入“中国时代”,期待中国玻璃企业再次书写历史,创造辉煌!

注:新玻网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新玻网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标明文章作者和“来源:新玻网”,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新玻网或将追究责任。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新玻网编辑或补充。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