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工难”是我国制造业近些年面临越来越严峻的情形,“机器换人”被看做是出路。近日,中国电子学会发布了《2017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报告》,报告显示我国连续五年为全球最大工业机器人应用市场。
玻璃行业作为传统制造业之一,面对着同样的现状,同样在大力发展自动化设备,甚至努力研发智能化连线,降低对人工的依赖和人工成本,提高效率,也减少人为损耗。即使智能化连线技术尚未成熟,但单机的自动化已然能够满足玻璃深加工的需求,例如有的企业自主研发的玻璃切割机可以自动上片、切割、掰片,甚至可以通过遥控器指挥在车间360度自由行走,极大地降低了人工劳动强度;有的企业自主研发的CNC玻璃加工中心无需编程,直接输入图形文件即可,普通工人1天就能学会如何操作,对员工的技术要求大大降低了。
设备的自动化智能化确实可以减少对普通工人的依赖,似乎离“机器替人”只有一步之遥,然而理想很美满,现实依旧很骨感,因为机器设备越是智能,对高技术人才的需求越是迫切,而寻找这种人才反而难度更高。
而且现在很多设备虽然自动化程度高了,工厂生产车间的人手减少了,但是操作系统仍旧需要有人来操控,那些复杂系统的操作难度对普通员工也有一定的技术要求,尤其是从国外引进的设备,操作设备的PC端要用英文发布操作指令,要求工人必须要有一定的英语水平,对于玻璃企业而言,这样的普通工人太难招。
而当下更普遍的一种情况是,自动化程度越高设备的价格就越高,对于小型玻璃深加工企业而言也并非是轻松就能拥有的,只有等到自动化智能化技术真正成熟普遍开来以后价格才能降下来,而这更加需要高技术人才的知识储备作为技术改革的支撑。
作为一家从事专精制作及超精密加工的制造工厂,东莞市恩盛机械模具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邬彬表示,“有一名工人第一天上班就把一个价值40万元的刀头弄断了,工人的技术水平达不到机器和企业要求,已经严重阻碍了企业发展。”技术升级了,但工人的技术水平远远落后,也逐步成为了企业甚至产业发展的绊脚石,更别提设备企业需要更高级的技术人才来进行编程、改进设备等高难度工作。
有媒体调查发现,不少制造业企业在招聘机器设备维护、操作、编程的岗位时,月起薪即使过万,打着“急招”“急聘”,也没能找到合适的人才。教育部、人社部与工信部发布的《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指南》中预测,到2020年我国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领域人才缺口将达到300万,到2025年,缺口将进一步扩大到450万。
机器换人不是简单把人换下来,而是换上更高技能水平的人。广东、福建、山东等多个地方企业负责人明显感到目前能适应智能化科技发展需要的人才十分短缺。这是国内制造业的现状,也是玻璃企业正在面临或即将要应对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