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新玻网,我们将会竭尽全力为您服务!

中建材玻璃新材料研究总院:世界最薄玻璃是如何炼成的

发布时间:2023-10-20 浏览量:1709 来源:企业观察报
中建材.webp

中建材玻璃新材料研究总院办公楼 
 
世界最薄0.12毫米超薄电子触控玻璃、中国首片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8.5代TFT-LCD浮法玻璃基板、国际领先的30微米柔性可折叠玻璃、世界最高光电转换率铜铟镓硒发电玻璃、世界首片大面积(1.92m2)碲化镉发电玻璃、中国首支疫苗用中性硼硅玻璃管等玻璃新材料产品屡次打破国外垄断。
 
为什么中建材玻璃新材料研究总院(以下简称“中研院”)为什么能做到“中国首创 世界领先”?其中不仅有企业70年的传承和底蕴,也与企业多年来坚持科技创新、提升质量水平、推进品牌建设密不可分。
 
70年发展简史
 
1953年,中研院前身中央重工业部建筑材料工业管理局设计公司在北京成立。一年后,该院开始从事秦皇岛耀华玻璃厂1号窑的复建工程设计,这是我国自行设计的第一条玻璃生产线。
 
20世纪60年代中叶,该院抽调科研人员参与研究管庄阶段的浮法工艺试验,并参与在株洲玻璃厂进行小试和1971年在洛阳浮法厂的中试,聚焦浮法玻璃攻关。
 
1971年,为支持国家“大三线”建设,该院由北京迁至蚌埠,隶属于国家建材局。
 
80年代初,联合国工发组织援建的中国玻璃发展中心落户该院。
 
1984年,该院实行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
 
1987年,该院与大连DFG签署了从配套工程咨询设计到最终工程总承包的合同,开辟了玻璃勘察设计单位从单纯工程设计向工程总包转型的先河。
 
1989年,该院承担了沈阳500t/d浮法玻璃生产线的设计工作。该项目获得全国勘察设计银奖,该院也因此步入“浮法勘察设计”之列。
 
1990年,该院承包经营了东海玻璃厂,这是一次经营实业的改革尝试,也是其在企业化改革过程中的小试牛刀。
 
1992年,该院被国家建材局选为全面推行技术经济责任制试点单位。同年,国家建材局组织秦皇岛、蚌埠及杭州三个玻璃设计院申报了“八五”科技攻关计划,并使用科技攻关成果建成了中国浮法玻璃行业第一个导向性目标窑,为全国同行业起到样板和示范作用。
 
1995年,该院被建设部列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试点单位。
 
1996年,由国家建材局主持,秦皇岛、蚌埠及杭州三个玻璃设计院合作完成中国“八五”期间国家重点项目——秦皇岛耀华浮法玻璃示范线。该项目代表了当时中国玻璃工业最高水平,明显缩小了中国浮法技术与国际水平的差距。
 
1997年,该院改造洛阳600t/d浮法一线,与洛玻集团联合攻关了近两年,重点开展了解决玻璃微缺陷、2mm汽车玻璃和19mm~25mm超厚大板浮法玻璃生产、操作软件开发等工作。
 
2000年该院正式转制为科技型企业,进入中国建材集团,并改制成立中国建材国际工程集团。
 
2011年,全年业务收入首次突破100亿元大关,利润总额超过10亿元,实现了历史性突破。
 
2012年1月,蚌埠硅基新材料基地被评定为第四批“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
 
2014年,以该院为核心企业在北京成立凯盛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同年,成功拉引0.33毫米超薄浮法电子玻璃,刷新中国玻璃发展新纪录,实现中国浮法玻璃向电子信息显示领域的跨越。
 
2016年5月,该院成功拉引0.15毫米超薄浮法电子玻璃,再次刷新中国超薄浮法电子玻璃薄型化生产纪录。
 
2018年4月,该院研发的0.12毫米超薄电子触控玻璃成功下线,继0.15毫米之后,又一次创造了浮法技术工业化生产的世界最薄玻璃纪录。同年12月9日,该院申报的超薄触控玻璃关键技术与成套装备开发及产业化项目获中国工业大奖。
 
中建材

国内首片8.5代 TFT-LCD 超薄浮法玻璃基板 
 
2019年9月,该院自主研发生产的8.5代TFT-LCD玻璃基板生产线在蚌埠下线,中国成为全球第三个掌握高世代TFT-LCD玻璃基板生产技术的国家。
 
2020年,该院在国内率先开发出30微米柔性可折叠玻璃,这是目前工业化最薄的可折叠玻璃。2021年2月,柔性可折叠玻璃实现重大突破,形成了国内唯一覆盖“高强玻璃—极薄化—高精度后加工—柔性贴合”的全国产化柔性超薄玻璃产业链,突破了信息显示关键材料“卡脖子”技术,打破了国外垄断。
 
2021年底,该院完成增资重组,打造集科研开发、产业孵化、工程服务于一体的玻璃新材料高科技中央应用研究院。
 
2022年2月,中研院正式成立。
 
2023年5月,经美国国家可再生能源实验室测试证实,该院所属Avancis公司生产的30厘米×30厘米铜铟镓硒发电玻璃光电转换效率达到20.3%,再次打破世界纪录。
 
70年来,中研院虽然不断迁徙和辗转,但其科研工作者始终没有停止追逐璀璨“玻璃梦”的脚步。多年来,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建材集团首席科学家,中研院党委书记、院长彭寿带领团队埋头苦干、持续技术创新和丰富的产业实践,累计承担国家“863”“973”科技支撑计划课题近20项,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省部级科技成果奖数百项;累计承担和参与国家课题20项,拥有专利2442项,其中发明专利844项,牵头/参与编制2项国际标准、27项国家标准。先后斩获第五届中国工业大奖、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大奖、首届师昌绪新材料技术奖、中国质量奖提名奖等奖项。
 
“世界最薄”背后的秘密
 
中研院70年的发展历史,就是一部中国玻璃工业的科技创新史。
 
玻璃,在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尤其是走向轻薄化、智能化的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其触控面板和显示面板正因应用了超薄显示玻璃,人们才得以畅享炫酷体验。
 
一般把0.1—1.1mm厚度的玻璃称为超薄玻璃,而超薄信息显示玻璃是电子信息显示产业所需的关键核心材料,广泛应用于信息通信、智慧城市、国防科技等领域。
 
玻璃材料越薄,透光性和柔韧性就越好,相关显示产品的重量也就越轻。
 
玻璃越薄,就越容易破碎。想要做到更薄,谈何容易?如何兼顾玻璃的薄度、强度和韧度,是一个巨大的难题。
 
2013年以前,1.1毫米以下的超薄乃至极薄玻璃,属于当时国内市场空白。由于其研发过程需要多学科、多领域的高度复合集成,工艺技术复杂,生产难度极大,其核心技术长期被美国、日本少数几家公司垄断,导致国内光电显示产业链关键环节严重缺失,产业发展长期受制于人,产品价格常年居高不下。
 
为了突破封锁,中研院研发团队聚焦开展原料提纯、玻璃成分及配方、新型熔化、超薄成形等关键核心技术与装备的科技攻关。突破了多项技术瓶颈后,2018年成功研发出0.12毫米的“世界最薄触控玻璃”,并实现工业化生产。
 
0.12mm超薄玻璃的成功开发,标志着中国玻璃行业实现了从“跟跑”“并跑”到“领跑”的跨越。至此,迫使国外企业多次降价,仅进口产品售价降低一项,中国电子信息产业每年就受益3000多万元,保障了国家电子信息显示产业的安全。
 
此后,中研院研发团队开始向可折叠玻璃进军。经过成千上万次的试验,终于在2020年在国内率先开发出30微米(0.03毫米)柔性可折叠玻璃,在玻璃新材料领域再创一项中国第一、世界领先的成果。
 
中建材

世界领先30微米柔性可折叠玻璃 
 
经过测试,30微米柔性可折叠玻璃弯折寿命突破百万次,核心性能指标全球领先,在源头上保障了中国新型显示产业链、供应链安全。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背景下,以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数字技术赋能新型显示产业快速发展,大尺寸显示玻璃,是信息时代玻璃材料竞争的高点。在2019年以前,大尺寸液晶面板所需的8.5代TFT-LCD玻璃基板完全由少数几家国外企业供应,玻璃基板同样成为严重制约国内显示产业发展的“卡脖子”难题。
 
面对这一难题,中研院研发团队以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浮法工艺为基础,开始攻坚克难,终于在2019年攻克了一系列难题,中国首片自主研发的8.5代TFT-LCD浮法玻璃基板成功下线,实现了国内高世代电子玻璃基板“零”的突破,解决了中国显示面板产业对国产化大尺寸玻璃基板的紧迫需求。
 
中研院创新研发团队不断攻克“卡脖子”难题,让玻璃领域的“中国创新”闪耀在世界舞台。
 
中建材

浮法玻璃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创新的根本在人才
 
中研院创新的背后是人才。
 
据了解,该院近年来创造了多项“中国首创、世界第一”的玻璃新材料成果,完成了从传统科研院所向高科技产业集团的华丽转变,这得益于中研院始终坚持人才引领发展战略。
 
多年以来,中研院始终坚持“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搭建干事创业的平台成就人才,营造拴心留人的环境集聚人才,创造成长成才的条件培养人才。为更好留住人才、使用人才、激励人才,该院建立员工中长期激励约束机制,实施员工持股。不仅如此,近年来,彭寿还牵头组建了国家玻璃新材料创新中心、浮法玻璃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国家级创新平台12个,依托这些平台先后培育了发电玻璃、高端应用材料、特种玻璃等多个产业化创新团队,打造出了百名博士创新团队。中研院采取人才引进与人才培养相结合的模式,对高端人才建立“全职引才”和“柔性引才”相结合的机制,筛选“引进人才”为新进青年技术人员的导师,并建立联合培养机制,与高等院校及科研院所建立合作培养方案,与海内外名校建立了人员互访、学术交流和项目合作计划。
 
更重要的是,中研院还研究制定“十四五”人才发展规划,明确人才队伍建设的目标和具体举措,实施以首席科学家制度为核心的科研创新机制,充分调动高水平人才的积极性;实行“从生产中来,到生产中去”的创新机制,与生产企业加强沟通,解决生产实践问题,并制定科技投入长效机制。

注:新玻网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新玻网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标明文章作者和“来源:新玻网”,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新玻网或将追究责任。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新玻网编辑或补充。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