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新玻网,我们将会竭尽全力为您服务!

新型显示产业跑出“加速度” 核心技术攻关待加强

发布时间:2021-08-30 浏览量:2722 来源:经济参考报
新型显示产业跑出“加速度” 核心技术攻关待加强

当人们第一次通过鲜亮的屏幕看到未曾触及的世界,可能难以想象,有一天显示屏可以薄如纸张,能够自由卷曲弯折,以无限角度和可能性展现无限“视界”。
 
从0.12毫米超薄电子触控玻璃到30微米柔性可折叠玻璃,位于安徽省蚌埠市的浮法玻璃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里,我们能从各类创新突破的玻璃产品中,窥见新型显示产业的广阔前景。
 
业内人士指出,人类获取的信息中83%来自视觉,屏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在政产学研用各方努力下,我国新型显示产业规模位居全球第一,营收在全球占比超过四成,呈现持续向好的发展态势。
 
然而,《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了解到,由于起步晚、基础弱,我国显示产业仍然面临核心技术供给不足、关键材料依赖进口等隐忧。透过这些高清、智能、多样态的显示屏,我们能看见怎样的未来?

新趋势:智慧无界 技术迭代
 
在家里戴上3D眼镜能享受电影院般的震撼3D效果;坐在汽车里观赏大屏幕播放的足球赛;到医院点点空气就可以“不留痕迹”挂号缴费;车窗使用的透明OLED,让你既不错过屏幕精彩也能留心窗外风景……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刘文强说,去年我国新型显示产业发展持续向好,表现非常亮眼。新型显示产业全年营收达4460亿元,同比增长19.7%,增速领跑全球,全球占比达40.3%,产业规模位居全球第一。
 
伴随着产业规模扩大,显示产品新品、亮点频现,新技术加速发展,呈现出智能化、尖端化的发展趋势。
 
——智能化:更智慧、更无界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刘晓东认为,现在车载、家电、城市亮化、安防、远程医疗、商务办公等各种场景都在应用着显示产品。通过显示屏,可以实现智能化与人的互动。
 
柔软轻薄、可以戴在手腕上的腕带手机,全球领先的360度折叠屏,智能无线腔镜、车载显示产品等不断涌现。除了外观新奇、功能多样,智能化更是不少显示产品共同的主题。
 
副驾驶座上的约20英寸大屏幕播放足球赛、车前方的智能交互大灯显示行人先行提示等图形……高合汽车项目管理主任工程师雷震简单滑动屏幕,向《经济参考报》记者展示着车载显示的智能化座舱应用场景。
 
“高合HiPhi X经过三年多的研发,目前已经实现量产并交付市场,具备了触摸屏、语音、视觉检测等多感融合交互系统,处处都体现着智慧显示应用。”雷震说。比如,为驾驶员准备的抬头显示功能,可以将行驶速度、导航等信息投射在挡风玻璃前方,让司机不用转头、低头就能了解驾驶必要信息,减少分神带来的危险。
 
依托自主研发的裸视三维显示技术,在手机上贴上智慧膜,安装3D APP,可轻松将普通手机升级成3D手机……深圳市立体通技术有限公司副总裁助理安骁涌说,升级后的手机可实现3D观影、3D拍摄、3D视觉训练等三维多场景互动,可在150多款手机机型上使用,目前已与卫生健康、学校等单位展开合作。
 
——尖端化:更前沿、新突破
 
在浮法玻璃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充满未来感的展厅中,玻璃展现出人们以往难以想象的特性:超薄、超柔、可卷曲。可以预想的是,这些超越“极限”的玻璃,将能与显示产业碰撞出无限可能。
 
工作人员告诉《经济参考报》记者,实验室瞄准国家战略需求,大力开展科研攻关,陆续攻克了0.12毫米超薄电子触控玻璃、8.5代TFT-LCD玻璃基板、30微米柔性可折叠玻璃等前沿技术。依托当地日益完善的科研与产业融合机制,这些先进技术快速从实验室走向市场形成产业化。
 
“我们创新‘研发+工程’模式,在蚌埠建设了中国首个柔性显示应用规模化基地、全国高世代液晶玻璃重要基地,努力打造‘万亿硅基’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中国工程院院士、玻璃新材料技术专家彭寿说,以蚌埠为代表,中国在新型显示玻璃、新能源玻璃等领域,实现了从跟跑到并跑、领跑的根本性转变。
 
当前,可完全卷曲的折叠屏,已经成为显示行业的亮眼“新秀”。
 
在各大展会展出的高科技柔性显示产品中,有块像纸一样可自由卷曲折叠的柔性显示屏格外引人注目,这一产品由维信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研发,是业内较早布局柔性显示产业的企业。
 
“这一柔性OLED显示模组,卷曲半径仅为5毫米,比去年减少了2毫米。”该公司品牌中心主管尹路星说,“别小看这2毫米,它代表着技术水平的跨越提升,柔性屏越柔,应用场景就越广。”目前,柔性屏主要用于手机、智能手表等终端,正逐渐扩展至智能网联汽车、智能家居等领域,在弯曲、转角处大显身手。
 
“新型显示无处不在,显示产业前景广阔,呈现持续向好的发展态势。”工业和信息化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在加快制造业高端化发展上,多条全球最高世代液晶面板生产线满产满销,全柔性AMOLED面板生产线批量出货,8K超高清、窄边框、全面屏、折叠屏、透明屏等多款创新产品全球首发。
 
新生态:链条延长 创新共赢
 
“在数字时代,显示产业已经成为升级信息消费、壮大数字经济、发展电子信息产业的关键基石。”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信息司负责人说,去年,新冠肺炎疫情给全球经济带来巨大冲击。另一方面也催生了全球远程会议、远程教育、居家娱乐需求的全面提升,显示产业整体呈现逆势上扬的态势。
 
在新的一轮信息技术快速进步和产业加快变革的大背景下,我国新型显示产业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性、基础性和先导性产业的特征更加明显。从产业链到供应链,显示产业上下游共生共荣。愈发紧密的联动,正促进更加成熟、完善的显示产业生态体系逐渐成型。在这一过程中,显示产业的跃升悄然发生。
 
“针对市场上显示终端产品柔性可折叠发展的趋势对关键材料的需求,加快‘高强玻璃―极薄薄化―高精度后加工’的全国产化UTG产业链布局,目前30微米柔性可折叠玻璃产线已经具备投产条件,正在与相关下游企业合作,加速形成产业规模优势。”凯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秘书王伟说,集团不断拓展玻璃产业链条,孵化光伏材料相关企业15家,实现材料—装备—产业—应用的全创新链发展,做大做强硅基制造业。
 
围绕显示产业等战略高地,安徽省抢抓机遇,正持续推动新型显示产业创新发展,将其作为具有战略性和全局性的优势产业链之一。
 
今年6月,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中国光学光电子行业协会液晶分会等联合发布《合肥宣言》,全面推动新型显示、半导体、电子元件、电池等行业与汽车行业的合作水平,进一步提升核心技术创新能力,加强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保障能力,打造合作共赢的产业新生态,促进产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我们注重石墨烯生产技术的研发与应用,在触控显示、电子器件等领域取得突破,目前跟合肥、武汉、深圳等地显示企业合作。”合肥微晶材料科技有限公司销售总监聂彪说,该公司也获得快速发展,2017年产值700多万元,去年超过4000万元。
 
出货量增长7%,出货面积增长9%,均高于行业平均水平;全球每四个智能终端就有一块显示屏来自这里……京东方不仅是显示产业龙头企业,也带领着合肥信息显示产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实现了华丽转身。
 
“在合肥,我们累计投资超过1000亿元,我们累计产值超过2700亿元,吸纳就业人数超过25000人。”刘晓东介绍,到目前为止,在该公司带动下,在合肥落户的关联企业配套的超过120家,产业集群产值每年大概1700亿元,“我们将和各位合作伙伴携手一起,深度合作,共创共赢。”
 
截至目前,安徽省新型显示产业已形成以显示面板为核心,以玻璃基板、偏光片、光学膜等为配套,带动电视、计算机、可穿戴产品等下游智能终端全面发展的“从沙子到整机”全产业链布局。
 
安徽显示产业发展的“加速度”,是中国显示产业持续向好的缩影。《经济参考报》记者了解到,在稳定优化产业链供应链上,我国新型显示产业本地化配套水平明显提升,关键材料本地化配套率达到54%,显示装备从非核心领域向核心领域不断扩展,部分核心装备实现零的突破。
 
合作共赢的产业新生态正在加速构建中。据工业和信息化部相关负责人介绍,在关键领域创新突破上,新型显示产品与5G通信、超高清视频、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物联网等新型产业加速融合创新,在汽车电子、远程医疗、工业控制等领域取得丰硕成果,形成了行业增长新动能。
 
站在“十四五”的新起点上,显示行业专家和领军企业负责人表示,未来五年,我国新型显示行业产值将继续维持高速的增长,对未来发展充满信心。前景可期,全球大量新型显示产业上下游企业也开始加紧在华布局。
 
“近年来,我们已经累计投资近10亿元人民币,用于拓展增强我们在中国市场的研发、测试和生产能力。”默克集团执行董事会成员、默克电子科技首席执行官毕康明说,该公司在中国的第一家OLED材料生产工厂目前正在加紧建设中,预计明年正式投产,全新的OLED生产线在投入建成,在中国政府的支持之下,中国OLED市场实现了进一步增长,未来几年增长潜力依然巨大。
 
解隐忧:补齐短板 攻关合作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重要开端,也是内外部环境持续发生深刻变化、机遇与挑战并存的重要时期。”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信息司负责人说,显示产业作为重要的战略性产业,将成为进一步推进现代化进程,构建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支撑与依托。
 
尽管创新引擎不断加速,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加强,但由于起步晚、基础弱,我国显示产业仍然面临核心技术供给不足、关键材料依赖进口等隐忧。
 
——部分关键材料国产化率较低。《经济参考报》记者了解到,近年来,我国新型显示产业在创新、政策、市场“三轮”驱动下,取得关键材料不断突破、产业集聚不断加速、产业规模不断提升的革命性转变,但距离“显示强国”的目标仍存在一定差距,其中一大瓶颈制约在于,部分关键材料依然依赖进口。
 
有受访专家表示,目前OLED玻璃基板、光刻胶等上游关键材料仍被国外封锁垄断,有的需要付出高额的专利授权费用,显示材料已成为我国新型显示产业发展的突出“短板”。
 
——部分新型显示装备有待“从0到1”突破。有显示企业负责人表示,其液晶产线中装备投资的比例超过60%,一些核心装备仍需进口。
 
对于我国企业在新型显示装备上实现“从0到1”突破比较难的原因,专家认为,一是体量与国际厂商相比有差距,导致研发投入、人才差距大;二是技术积累差距,国外不少企业拥有几十年及以上的历史,而我国许多企业才刚起步。
 
——产业协同创新不足。专家指出,我国新型显示产业上游材料企业与下游面板、终端企业之间没有形成完善的协同创新发展机制,导致产业链供应链出现“好材不敢用、好材没人用”等突出问题。
 
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钟灿表示,“十四五”规划提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把科技创新摆在各项规划任务首位,进行专章部署,对我国新型显示产业提供了做大做强的战略性支持。
 
多位显示行业专家和领军企业负责人表示,他们对未来五年的发展充满信心,同时为克服产业发展中面临的困难和瓶颈,呼吁科学合理统筹布局,加大自主研发力度,提高对外开放程度,进一步推动我国新型显示产业高质量发展。
 
进入“十四五”发展新阶段,我国新型显示产业要针对薄弱环节补链强链,持续攻关“卡脖子”材料、装备,消除风险隐患。业内专家表示,我国在设备和材料方面仍要持续攻关,从简单到复杂,稳步前进,同时要抓重点和节奏,材料本身有很多种,量大面广的材料尽力实现国产化。
 
如何进一步推动我国新型显示产业高质量发展,克服产业发展中面临的困难和瓶颈?行业专家们建议,应科学合理统筹布局。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我国新型显示产业带动作用“成效明显”,“十四五”期间仍是各地发展重点。无论是环渤海、长三角地区,还是中西部、珠三角地区,在不同领域的产业布局里,都把新型显示作为重要发展方向。未来,新型显示产业总体布局将更加合理,希望不要出现高端产业低端化,企业在投资布局时要提前做好判断。
 
在加大自主研发力度方面,中国科学院院士支志明等专家指出,要提高部分关键材料国产化率,我国应该有自己开发的自主材料和创新性材料,避免出现关键材料被一些国际厂家主导的不利局面。同时加大首批次材料、首台套装备应用扶持力度,针对关键产品与装备的认证、应用,给予下游应用企业资金支持,鼓励引导下游企业推动产品与装备的国产化替代,实现“好材敢用、好材用好”。
 
“要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程度。”业内专家认为,我国显示产业应构建开放创新生态,加强国内外合作,带动全球产业链发展。在不断提升产品优势方面,彭寿认为,要加速推动全球产业链的开放协作,提升我国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为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提供有力支撑。
 
赛迪顾问股份有限公司物联网产业研究中心总经理韩允认为,我国不仅要加强产业协同创新能力,完善配套体系建设,同时也要提高对外开放程度,走出去、引进来,引导产业跨越式发展,使我国成为全球新型显示产业的主要集聚地和核心点。
 
一屏一世界。在愈来愈轻薄、灵活的屏幕背后,我们能看见更加厚重扎实的产业积累,更加坚韧全面的生态链布局。

注:新玻网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新玻网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标明文章作者和“来源:新玻网”,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新玻网或将追究责任。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新玻网编辑或补充。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