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春三月,室外花红柳绿,室内生产正酣。在毕节明钧玻璃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车间,整个三期项目开足马力,戴着口罩的工人们正在熟练作业,抢抓生产。
毕节明钧玻璃股份有限公司2013年入驻七星关经济开发区以来,不断加大投入,引进先进的生产工艺和技术,着力打造贵州最大的玻璃制造企业。目前企业一期、二期、新三期项目low-E玻璃生产线已全部投产。
记者近日到生产线现场了解到,复工复产后,毕节明钧玻璃股份有限公司在抓好疫情防控的同时,积极统筹资源,组织人员有序恢复生产,同时严把防控措施,将疫情防控工作抓实抓细。目前,该公司有626名员工到岗到位。
据了解,一期项目于2013年8月开工建设,投资10.8亿元,2014年9月投产,建成日产680吨玻璃基片生产线、余热发电、原料车间等;二期项目投资5亿元,2016年5月15日点火投产,建成日产1000吨玻璃基片生产线;三期项目2019年6月启动建设,总投资3.9亿元,引进全球知名企业德国布勒莱宝公司的高端镀膜设备,建设国内顶级Low-e镀膜玻璃深加工生产线,设计产能年产950万平米Low-e镀膜玻璃。
“春节以后,我们对外来工作人员进行隔离才可以开工,开工之后,投产防控两手抓,防疫工作每天量体温、健康码扫码、上下班都要戴好口罩、工厂内做好消毒工作等。”梁志坚表示,自疫情发生以来,全公司采取封闭式管理,直到三月初才允许员工们回家,但同样要做好个人防护措施,并且采取打包就餐的方式。
“三期项目从2月18日开始正常生产,每天产量最高峰可以达到2万平方米,根据疫情的情况,订单量基本上满足我们的生产,我们每个月按照年产量,每个月要做60万平方米以上,后期属于赶工状态。”毕节明钧玻璃股份有限公司low-e线部长梁志坚介绍到,该项目产品市场覆盖贵州省、四川省、广西省、云南等地区,打破了全省玻璃基片长期依靠外省的局面。
企业坚持一手严抓疫情防控,一手狠抓恢复生产。在保障生产的同时,也在积极做好防护消毒、检修、后勤保障与服务等工作,努力做到疫情防控与生产恢复两不误、两促进。
“我们公司原本以制造玻璃为主,投产这个项目是进行深加工,一些材料属于国家镀膜玻璃,镀膜玻璃是节能玻璃,对幕墙和大楼有着很好的节能和防辐射的作用,是绿色环保的新型建材。”梁志坚说,公司将不断加大投入,引进先进的生产工艺和技术,着力打造贵州最大的玻璃制造企业。
据了解,明均玻璃三期项目生产的产品low-E玻璃又称低辐射玻璃,是在玻璃表面镀上多层金属或其他化合物组成的膜系产品,其镀膜层具有对可见光高透过及对中远红外线高反射的特性,常用于高端住宅及写字楼。
2020年,该公司将拟投资5亿元,建设四期项目,围绕Low-e镀膜玻璃深加工、玻璃原片生产,配套建设玻璃深加工、高档门窗制造等生产线,构建新型建材循环产业链,打造新型建材产业聚集地。四期项目投产后,占地800亩的毕节明钧新型建材产业园全部建成,将实现年产值22亿元,年创利税2亿元,解决就业170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