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8日,中国玻璃(03300-HK)在港举行2019年中期业绩发布会。期内,公司收入9.71亿元(人民币,下同),同比下跌18.7%;毛利7585.7万元,同比下跌65.3%;归母净利润5799.1万元,同比增长25.5%;每股盈利3.42分。
2019年上半年,由于地产周期弱化,玻璃需求端维持平稳态势。供给端方面,由于环保严控仍在继续,各地出现限产和集中冷修,玻璃行业供给面较去年进一步收紧。公司行政总裁崔向东称,上半年浮法玻璃市场价格同比有所下降,但于7月开始全面回升,预期下半年价格将会回升。
公司主席彭寿指,上半年业绩虽不尽人意,但在预料之中。彭认为,业绩不够理想主要由于目前有4条生产线在冷修状态,新生产线还在爬坡;上半年玻璃价格下行;产线分散,在成本控制、“三精管理”等方面仍需改善;及传统搬迁等问题所导致。
展望下半年,彭寿表示,中国宏观经济有压力,但是稳重向好,预计公司下半年及全年的利润和规模均会有所增长。他指出,政策上虽提出“住房不炒”,但是由于中国人口多,稳定性在,下半年实现6.7万亿新房销售额问题不大。此外,公司将继续加强结构调整,向高档浮法玻璃、新能源玻璃及电子玻璃领域发展。
海外项目方面,彭寿称,尼日利亚项目已基本建成,预计将于10月份投产;哈萨克斯坦项目最迟于明年年初投产。中玻将继续围绕“一带一路”的沿线国家及地区发展,同时亦会考虑在发达国家来开拓玻璃业务。
以下为记者问答环节:
Q1:“一带一路”的未来规划主要在那些区域?规模多大?
A1:“一带一路”是公司坚定不移的战略。除哈萨克斯坦项目外,目前也有第二个项目正在进行。从区域角度来讲,我们主要还是围绕“一带一路”的沿线国家及地区发展,同时我们也会在发达国家来开拓玻璃业务。规模上来讲,未来两三年会有五条左右的生产线。
Q2:怎样看待冷修对产能的影响?
A2:整个玻璃生产线,除电子玻璃外,国家现在都严禁新建新线,严控产能。此外,从冷修角度来看,玻璃是周期性的,冷修是常态化,我们认为产能控制比较简单,没有必要去生产过剩产能。
Q3:目前公司有4条生产线在冷修,计划何时利用这4条线来实现优化升级发展?
A3:这次冷修,我们不是简单的恢复性生产,我们希望在结构上可以有差异化的分工,要做到技术水准上达到一流,产品为社会急需以及在区域上有竞争优势。4条线目前都在进行时,我们希望可以尽量做到指标置换,避免产能过剩。
Q4:浮法行业其他两家龙头已明确公布收购上游原材料等计划,公司是否有降本措施,如收购或扩张计划?
A4:全产业链是企业发展的重要成长途径,玻璃行业需要资源,如硅、纯碱等。我们也注意到很多龙头企业在向不同的类型发展。对于中玻来讲,会尽量发挥中建材在全国的布局以及自身优势来进行这方面的整合以及打造产业链。
Q5:有没有在汽车玻璃、药玻等新领域的预算?
A5:根据不同项目会去做对应的安排和预测。同时,我们会根据公司制度,并借鉴凯盛、中建材在投资方面比较成熟的管理规划来指导项目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