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今年投产的浮法线,苦日子才刚刚开始
没有经历十年以上周期的浮法玻璃企业,一定会被过去三年的市场繁荣假象所蒙蔽,产生了一头扎进浮法玻璃行业的急切冲动。而从未来发展趋势而言,今年投产的浮法玻璃企业,必定会经历一波最为难熬的至黑时刻。
今年新投产的浮法玻璃产能,细细观察,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新进入者,应该说没有经历过至少三年以上的行业康波周期,没有经历过浮法玻璃原片售价800元/吨的生死存亡的行业低谷,仅凭着过去三年房地产去库存的政策红利和马马虎虎的利润额,抑制不住那种投资产出欲望,站在行业外,凭着一腔热血,总想找点新鲜的事情做,却不知温水煮青蛙的情况下,国家政策方向已然调头,这一轮的市场调整会让很多企业深陷其中,不能自拔;另一种的新增产能状况,则是传统浮法玻璃企业停产冷修的惯性使然,当只会干浮法玻璃这种生产技艺的时候,停产之后,惯性认为理所当然的要冷修,自己也不会干别的,也找不到其他出路,还是干浮法玻璃这个老本行比较合适,驾轻就熟,于是,再一次的冷修点火,捆绑上八年甚至十年的投资束缚。
02.三年机遇期之后
2015年,全国性的经济低潮,不管你认可不认可,都是在过去十年四万亿投资刺激下产生副作用后,经济发展的一个低谷。眼看难以为继,于是国家在2016年提出了“房地产去库存”的发展思路,手段则是“通过涨价去库存”,也便有了房价在过去三年内至少翻一番的局面。
在这三年之内,各地房地产去库存明显。越涨价,越能带来人们对房产的青睐。于是,房地产商赚得盆满钵满,买到房子的人们欢呼雀跃,没买到房子的人,看着涨上天的房价,只能望房兴叹。
在房产税出台之前,房子仍是人们手中货币保值增值的最好途径和手段。
从浮法玻璃行业供给端来讲,过去三年,随着环保和供给侧改革的深入,从惨烈的2015年最黑暗时刻的浮法玻璃行业产能的缩减,到华尔润的倒闭,再沙河企业的环保停产,所带来的前所未有的产能缩减,使得一方面需求旺盛下,一方面供给减少,带动玻璃行情一路上扬。玻璃行业在2018年实现全行业利润116亿,至少是在过去几年内从未达到的新高。
市场能成就人,也能会教育人。2019年一季度,玻璃全行业的利润仅为0.1亿元,就很能说明问题。盲目投资带来供需失衡的市场教训这一课,可能迟到,但不会缺席,恐怕就会发生在2019年之后。
03.“一带一路” 带出去的是产能,带进来的是产品
中央“一带一路”宏伟政策的提出,本意是把国内过剩产能向国外输出,进而带动其他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
但是现状来看,我前期文章提出过,中国企业的国际化路径,“看上去很美”。走出去的企业应遵循当地文化和市场实际,不能按中国国内思维去运作国外项目。于是,某企业一下子把项目搞大了,收不了场,当地市场消化不了,只能发展国际海运大物流,产品回流国内。这不仅加剧了国际间的竞争,事实上也形成了与国内产品的竞争。这种影响,不仅是全国性的,也是长期性的。
所以,东南亚的产能,应视作中国国内产能的一部分,在统计国内产能的时候,要把这些国外产能算上,因为他确确实实影响的是国内的行业发展格局,带来了全国性的行业危机。
我们可以设想,东北地区的玻璃,因东南亚玻璃的低价优势而形成出口受阻,进而发往华南又受阻,怎么办?只能在东北当地厮杀,就像2015年杀到38元/重箱一样;或者发往华北,与沙河玻璃厮杀。华中的玻璃去不了西南,因为西南已经成为重灾区,也去不了华南,因为有国外进口的玻璃,只能发往华东与北方,然后沙河与湖北的企业在华东和北方再厮杀。于是,全国性的危机,因为国外玻璃的涌入而慢慢形成。
04.全国性的产能过剩局面,逐渐形成
我在前期文章中提出,2019年将是中国浮法玻璃产能的一个历史制高点,然后从此以往会形成产能的逐渐减少,到2025年,浮法产能比目前至少会减少一半。应该说,浮法玻璃的从业者,一方面要对市场有敬畏之心,一方面要对子孙有眷顾之心。我们在破坏矿山资源、消化化石能源、攫取子孙后代生存空间、然后低价亏本经营的时候,有没有考虑过,我们能给子孙后代留下些什么?
我在年初的文章也提出,今年的福建市场和色玻市场会很难。从一季度行业运行情况来看,情况的严重程度远不仅仅如此。这种产能过剩已经严重蔓延至全国性范围。从西南到华中,从海外到华南,从河北到华北,从西北到西南,没有一个地方的产能不是过剩的,没有一个企业的库存是不大的,没有一个企业的价格不是持续下滑的。
这种危机,是盲目投资冲动的结果,是不尊重市场规律的结果,是不能实现转型升级的结果,实则也是一种非理性的人性危机。过去企业盈利所形成的所谓成功假象,犹如一剂壮阳春药,迷信于过往成功的经验做法,在资本的裹挟下,只能一味贪大求快,而忽略的是,过去所谓的成功,与经营能力并无多大关系,仅仅是因为国家政策和房地产市场的需求带动,而如今,大环境的“天”确实已经变了。
国家始终有一种收紧“信贷”和“资金漫灌”的情结,从去年到今年,一直在强化。这种局面,恐怕至少会持续3-5年。中间虽然可能会有反复,但趋势不会变。我前期文章也讲过,2018年以来,房地产业逐渐下滑趋势已然明显,今后每一次房地产所出现的阶段性热潮,都将是下行过程中的微弱反弹。当一种产业到达顶点后,其下滑的趋势是不可逆的。现在我们不要再怀疑下滑的趋势,只是在看下滑的斜率。所以从需求端来讲,玻璃的用量一定是减少的。在需求持续下滑的情况下,市场的严峻程度会比2014-2016年这一波的局面更加艰难。
05.行业的整合在所难免 发展靠机遇,退出靠智慧
玻璃行业一直羡慕水泥行业甚至纯碱行业,行业集中度高,产能可控,控制了产能,也就控制了供需矛盾,行业可以自我调节,价格和利润始终自我掌控。
玻璃生产的连续性,注定了产能退出的艰巨程度,玻璃产能的退出是一个艰难和长期的过程。无论央企还是民企行业龙头,谁来整合这个行业,都要首先面对产能过剩的局面。去库存无论是主动的,还是被动的,对于现金流依赖型的玻璃行业来讲,必将要经历一轮惨烈的价格战,烧钱到烧不起的境况下,行业的洗牌才会到来。
过去几十年玻璃行业的发展,对现有玻璃企业的发展来讲是一种机遇。但如果用改革开放前四十年的经验再去看未来四十年,则将会无法解决新的困境。转型升级、创新发展说得简单,但过去十年,玻璃行业又有多少成功的创新案例呢?
所以,是时候考虑退出了。对于资金实力差、创新意愿不足、体制机制僵硬、无法灵活面对未来的企业来说,应该考虑,此时的退出或许是最佳时机。而退出之后,能否转型,或者卖个好价钱,则才是真正考验经营者智慧的地方。